“母亲终于成村里的最高寿”
孝星杜建文把“孝”当成这辈子最大的使命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从嫁进婆家开始,婆婆就卧病在床,十多年如一日的照顾着,顾着婆家,还要照顾着娘家。虽然在一个村子里,但每天都要来回奔波,滨城区滨北街道北街居委会的杜建文把“孝”当成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使命。虽然公婆因为年老疾病没有成为村子里最长寿的人,但在杜建文的照顾下,她的母亲今年已是94岁高龄,成了村里最高寿的人。
  文/片 本报记者 王茜茜 本报通讯员 冯志强
   一个月不离身照顾
 母亲感冒终于好了

  25日早上5点多,杜建文就早早地起床,开始这一天的忙碌。点炉子,给母亲换尿不湿,打扫屋子,做早饭。等屋子里暖和了,杜建文小心地把母亲抬起来,给她穿好衣服。“我看着今天天气不错,就给俺娘擦了擦身子,换了身衣服,烫了烫脚。长时间不清理一下身子,也会发霉的。”等收拾完了,杜建文开始一口口嚼着饭,喂母亲吃饱。快9点了,杜建文草草地吃了几口饭,就赶紧把母亲换洗的脏衣服洗出来。9点半,母亲睡下了,一切收拾妥当了,杜建文才想起了要吃感冒药。
  最近流感来袭,因为日夜不离身照顾母亲,就连常年不感冒的杜建文,也被流感病菌“偷袭”了一次。即便是身体再难受,杜建文的心总算踏实了些,因为母亲感冒一个多月了,现在终于好转了。
  “应该是11月中旬,我给俺娘包了饺子吃,她吃了4个就说不想吃了。过了不长时间,就开始拉肚子、感冒、咳嗽,便赶紧给她输液、吃药。”杜建文说,当时她就怕母亲出点事。从母亲生病开始,杜建文就开始日夜不离身照顾着,家也不回,丈夫和孩子也被她“抛之脑后”。经过一个月的悉心照顾,母亲的身体终于好转,饭量也增大了。
  每天从11点到下午1点多,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左右,杜建文重复着同样的步骤,扶母亲坐好,做饭、喂饭、按摩腿脚、陪母亲说话、换尿不湿。有时候还要用手给母亲抠大便,因为母亲肠胃不好,大便排泄不正常,杜建文要每隔六七天给母亲清理一次。晚上八点左右,母亲睡觉后,杜建文才有了轻松休息的时间。“每次等到她睡下了,才觉得这一天的任务完成了,心里略微轻松了些。”但是晚上睡觉时,杜建文还要照顾着母亲,换尿不湿,更换暖水袋的热水,照看炉子,每天晚上,杜建文只能睡不到5个小时。
 即便只剩下一只眼
 也要把老人照顾好

  今年,杜建文的母亲已经94岁了,成了村子里最高寿的老人,杜建文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没能把我公公婆婆照顾成村里最高寿的老人,我很后悔,所以,我一定要把母亲照顾好。”
  杜建文嫁到婆家时,婆婆身体不好,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走路,还经常拉肚子。她没有嫌弃和埋怨,一直悉心照顾婆婆。四五年后,婆婆身体渐渐恢复,杜建文非常高兴,想着要把婆婆照顾成村里最长寿的老人。却不想,2009年8月份,婆婆查出得了肝硬化腹水和淋巴出血。肚子胀得很高,躺在床上不能挪动,也经常吐血,最后连饭都不能自己嚼。每次吃饭时,杜建文都要嚼碎了喂给婆婆,再用牛奶把饭冲下去。
  在婆婆去世前,为了方便照顾婆婆,杜建文和婆婆在一张床上睡了整整7年。七年间,杜建文每天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电灯从来不关,因为婆婆白天吃了东西,晚上就会腹泻,她要给婆婆换尿不湿,擦身子、洗衣服。
  因为照顾老人,常年熬夜,身体过度操劳,杜建文的左眼视力下降,看东西已经模糊不清。有时为了看清东西,需要捂着左眼只用一个右眼看。儿子曾劝她去医院检查,她对儿子开玩笑地说,“就算一只眼睛瞎了,另一只眼也可以照顾你姥姥的。”
  让公公婆婆安享晚年后,母亲成为杜建文最后的安慰。虽然被评为“孝星”,但她并不觉得这是值得炫耀的事情,杜建文说,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养大,现在他们老了,照顾他们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她不仅要管好老人,还要让老人在晚年少受点罪,多享些福。
  喂母亲吃饭是个需要耐心的活,有时候杜建文需要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