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拟将“无主病人”写进提案
推进相关救助体制建立,呼吁社会重视及关爱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由于“无主”病人缺乏亲属陪护,他们大多时候只能与医护人员交流。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唐菁

  本报12月25日讯(记者 唐菁) 本报“无主病人”系列报道引起部分市政协委员关注,他们拟为“无主病人”写提案,推进相关救助体制建立。
  有些患者突发疾病,因无法及时联系家属,暂时成为“无主病人”;有的患者则因无亲属或家境贫困,成为长期“无主病人”。如何对他们进行充分救助,救治后又该如何安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看了本报相关报道后,市政协委员赵西敏说,我省已经出台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这对患者和医院来说都是好事,既让急需救治的无主患者能得到充分救助,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但希望相关细则尽快出台。赵西敏拟写相关提案,在两会上讨论,促进相关救助政策落实。
  “对无主病人及时救治是医院治病救人的天职,但是为‘无主病人’寻找救治之外的帮助,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关注。”市政协委员、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其来说。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牛喜霞建议,对于“无主病人”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并施以援手,政府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救助、安置机制,让他们治得好病,有妥善的去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也应该尽快落到实处,真正惠及“无主病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