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至今的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014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形成于传统社会的优良家风,在处于现代化建设今天的中国如何得到传承,成为28日下午齐鲁大讲坛上,嘉宾和听众关注的共同话题。对此专家认为,继承家风,先在“修身”,同时要继承传统中不变的精神命脉。
本报记者 刘志浩                     
修齐治平依然是我们该追求的精神境界
  “看着台上这17位世家后人,感觉很震撼,他们是继承民族文明的一个个缩影。”在齐鲁文化世家颁牌现场,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在干春松看起来,家风传承看起来是一件像大江大河一样宏大的事,但事实上是由每一个具体到个人的文化家族,在传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干春松认为,家是中国价值和秩序的源头,要肯定传统家风家训的价值。
  “如果连自己家人,亲戚朋友都不关心,怎么可能去关心别人或者关心社会?”干春松接着说,儒家特别强调亲亲、仁民、爱物,一个人先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推己及人,“才能做大事。”
  王志民教授说,世家大族的贤人实现个人价值,首先是“修身”。对比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小官巨贪”等腐败案例,他认为,齐鲁文化世家中出过很多高官,但却极少有腐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大多有着优良的家风。
  “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才叫实现人生价值吗?”王志民说,古人家风建设很明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我们今天依然要追求的更好的精神境界。

一个家族衰败一定是家风出了问题
  “每个文化世家,它发展兴旺的历史,就是在传承、发展、创新着这个家族的优秀家风。”王志民认为,除了诸如改朝换代等重大时代变革外,“凡是一个家族衰败,一定是家风出了问题。”
  家风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在王钧林教授看来,传统家风的核心价值可用耕读、勤俭、忠孝6字概括。“传统家族,只要坚守这六字箴言,一般都会长盛不衰。”   但传统家风以家族为基础形成,而现代家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不能机械地沿用古人标准。不过,王钧林认为,传统家风中的精髓,并未随时间而削弱。
  以“颜氏家训”为例,主持人、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魏建认为,颜氏家风中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一个是让你怎么做人,再一个是让你怎么上进。“做人是个恒定的东西,上进是一个变化的东西。”
  济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松美研究发现,传统家教都重德。“会做人才能做事,做人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个基本点。”
  “这些能够传承下来的优良家风,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王志民认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