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上班族
2014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来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看望慰问戍边官兵。
   习近平考察江苏农民家时,“突击”厨房看民生。
  今年访印期间,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印度总理莫迪陪同下荡秋千。
     他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总书记,是最大政党的领导者,他也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是一名上班族。假如我们能在年终领到一份成绩单,无疑,习近平的那份更加引人注目。
  近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艾什中心官方网站公布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全球公众调查结果,在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认可度、30国受访者对十国领导人认可度、以及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信心度方面,排名第一的,都是在北京上班的习近平。
  循着这位中南海上班族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年来中国改革的轨迹,和这名领导人经略周边的智慧和底气。
  本报记者 宋立山 实习生 王景霞    
常在单位加班 夜里12点的请示照批
  11月11日下午5点,当天凌晨熬夜抢购的上班族终于盼到下班,他们迫不及待回家洗个热水澡,夜色未深时便倒头睡下。
  而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大院里,有一位61岁的上班族却还要加班,当天晚上他要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年多前,这位老朋友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盛情而又别致地接待了中南海的上班族习近平。
  忙碌了一整天的习近平可不比熬夜抢购的年轻人轻松,下午他刚从远在72公里之外的雁栖湖赶回来,当天上午,他在那里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过去两天,他已经会见了近20位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假设每位客人会见半个小时,累计就要600分钟,也就是十个小时。
  即使行程紧张,他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披上黑色大衣,在中南海瀛台,抖擞精神,迎接老朋友。
  晚上的中南海,水波荡漾,树影婆娑。习近平边散步,边向奥巴马介绍瀛台的历史,他用故事告诉这位美国朋友,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信奉的是“和合”,不会掉入你死我活的“修昔底德陷阱”。
  开会交流、加班会客,这位兢兢业业的六旬上班族在这次主场外交中写就了一份圆满的答卷:美国将为从事商务、旅游活动的中国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更多的天然气资源将从西伯利亚输送而来,中韩完成自贸区协定实质性谈判,《北京反腐宣言》为正在不断升级的反腐风暴再添利器……
  在习近平的工作日历中,朝九晚五是个陌生的词汇,实际上,他经常加班。如果你不信,不妨听一下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是怎么说的,“他的工作作风非常严谨,工作节奏也很快。报送给总书记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

开办中南海学习班,重拾“老班长”改革勇气
  虽居庙堂之高,但习近平担当的角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比如“班长”。
  早在知青年代,习近平就酷爱学习,白天干一天活,深夜还要在煤油灯下读那些砖头一样厚的书。而如今,身居高位,他比一般的上班族更需要充电。
  中南海有个学习班,习近平是“班长”,同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截至12月5日,十八大以来,“班长”习近平已经组织“同学们”集体学习19次。从“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到“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阅古览今,都是在“为国家如何更好”的议题吸取养分。
  这一年,习近平学到了什么?这或许可以从他对“老班长”邓小平的纪念中找到答案。
  30多年前,邓小平以破天荒的勇气,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30年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接过改革的接力棒,重拾改革的勇气。这股改革之风从经济吹向政治,从政治吹向文化,更吹进了寻常百姓家。
  当济南彩石山庄的业主告别上访、诉诸法律即可要回购房款时,当创业的大学生只用1元即可开办公司时,当GDP向雾霾低头时,改革便成了老百姓家里的“柴米油盐”,多了少了,咸了淡了,都能品得出、尝得到。
  在改革路上,习近平低头走路,又不忘抬头看天,他既推崇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和明代的张居正变法,却又不忘清末张之洞的箴言,“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
  推进改革,少不了开会。本报记者根据新华社公开报道进行了粗略的统计,仅2014年前11个月,习近平参加的会议就至少达97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三天半就要开一次会,这还未算其出访时间的各种会议。
  可别小瞧这些会议,它们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10月20日至23日在京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如果你是律师,将来你有机会被选拔为法官了;如果准备考公务员,未来就职时可能需要向宪法宣誓了;如果你去打官司,有领导干部插手,他得掂量一下会有啥后果了;编纂民法典再次被提出,未来你又会多一个“护身符”。
  习近平开会,不都是板着脸,说说笑笑也是常有的事。10月15日,习近平邀请72名文艺工作者开了一次座谈会,其中不乏贾平凹、李谷一、欧阳中石、李雪健、冯小刚等大腕。在当晚的央视新闻联播画面中,罕见地播放了习近平和众位艺术家有说有笑的轻松场面。休会时,习近平和艺术家们各自找老朋友聊天,三五围坐,颇为欢乐。习近平现场回忆了自己青少年时读书时的如饥似渴,“当时的文学经典,毫不夸张地说,能找到的我都看了。”

在海外连续工作18小时,还好有位贤内助
  或许有人会这样想:习近平住在中南海,上班又在中南海,不用挤地铁,不用怕堵车,没准还能睡个懒觉,八点半起床,也晚不了九点上班。
  可是,习近平得经常出差啊。
  12月13日,时值岁末,江苏省镇江市永茂圩自然村的洪家勇家中来了一位稀客,此人走进厨房,掀开锅盖,闻着土豆烧肉说:“真香!”来者正是习近平,这位知青年代曾经生吃猪肉的总书记,忘不了当年的苦日子,他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看看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想想怎样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据统计,自2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两年间已在全国17个省区市、用60天时间展开考察调研。仅2014年,习近平的足迹就遍及内蒙古、河南、新疆、上海、福建、江苏。
  9月17日,在印度吉吉拉特邦的一个河边公园里,一对中国夫妇荡着秋千,这正是访印的习近平及其夫人彭丽媛。照片上,彭丽媛坐在秋千上,习近平在旁边轻推,场景温馨,宛如一对刚刚热恋的情侣。
  习近平出差海外十分辛苦,出访期间曾经连续工作18个小时,不过,跟在国内考察相比,好在“习大大”还有“彭麻麻”陪伴左右。在访韩期间,彭丽媛还开玩笑说,年轻时候的习近平长得像都敏俊。
  2014年,习近平的出访足迹遍布亚洲、欧洲、拉美、大洋洲等四大洲18个国家,共计46天之多。其前往俄罗斯索契参加冬奥会开幕式,更是开启了“点穴式”精准外交的先河。
  实际上,即便习近平不出访、不考察,休息时间也非常少。本报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前11个月,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没有习近平报道的只有105天。这105天中很多是工作日,习近平没有上电视,却也在兢兢业业上着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