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杨义堂走进济宁十五中讲运河文化
有阅读积累才能写活人物
2014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著名作家杨义堂与本报小记者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本报济宁12月28日讯(记者 刘兴权) 22日,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著名作家杨义堂为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运河文化讲座,本报小记者和运河文学社的同学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济宁有几大世界文化遗产?”杨义堂和同学们互动时说。
  “有曲阜三孔、有大运河。”现场的同学回答说。
  杨义堂介绍,济宁同时拥有两大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城市是不多见的,这样的城市是引以为自豪的。
  在讲座中,杨义堂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大运河济宁段枢纽的由来和历史,并介绍了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
  “京杭运河济宁段纵贯济宁全境,全长约230公里,始凿于元朝。元明清三代,朝廷负责治理运河的河道总督署均设在济宁,所以济宁被称之为运河之都。”杨义堂介绍,明代在运河“水脊”水处建造南旺水利枢纽,使汶水实现南北分流,其建造水平可与都江堰工程相媲美。同时结合济宁本地道路、街巷的古地名等市井文化对同学们身边的大运河做了详细的解读。
  任城区教体局副局长、济宁十五中校长李敬东寄语参加此次讲座的同学们。他说,在座的同学们能够和杨先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关于济宁的运河文化知识,肯定会有很大的启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书,多积累。 同学们认真聆听了《济宁的大运河》的讲座以及长篇小说《大运河》的创作经历,深刻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相关链接 
听完讲座,更多人喜欢写作
  《大运河》这部书写的是明朝初年白英治水的那段故事。
  杨义堂介绍,在写作中,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一方面写人物一定要按照人物的性格来说话、来穿戴、来编故事,另外写作要拉大纲、拉梗概。
  精彩的讲述,让与会的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听了杨老师的讲座,能使以前不喜欢写作的人喜欢上写作。”许多同学们表示,平时喜欢写作文,听了杨义堂先生的讲座后,让他们深有感触。
  参与活动的老师也表示,这样的讲座能让孩子多接触创作,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意义。
  本报记者 刘兴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