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突出办学特色 培养技能型人才
2014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生物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训。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88年,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德州机电工程学校、德州机电职业中专、山东大禹学院基础上建立。学院设有德州主校区和青岛校区,下设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贸管理系、建筑工程系、艺术系等7个系和1个基础教学部,开设39个专业,在校生1万余人。学院占地面积2076.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294.4万元;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6700座;教学用计算机1987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0.7万册,另有电子图书100.8万种,各类期刊1104种。建有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机电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工程实训中心、生物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经管实训中心等7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共有实验实训室97个,拥有3D打印机、三坐标测量仪、无人驾驶飞机、数控加工中心等高精尖教学、实验设施。
突出办学特色 保障学生就业
开展校企合作 优化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能应用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自学院建立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技能型应用、管理人才12万余人,连续三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大多数毕业生在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和山东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学院成为“全国高职高专招生与就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被评为“山东省职业院校就业先进单位”。 学院较早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创业成功率,对学生就业、创业实行多种形式的引导和支持,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学院两校区分别获“德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首批青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并于2014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多年来,学院实行“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先后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清华同方工程师班”、“歌尔班”等校企合作班,实现了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学院遵循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技能为核心的复合型教学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在“1+3+N”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办学路子,先后与海尔、诺基亚、京东方等5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定向培养人才供求关系,并与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为充分借助禹城市“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优势,德州市教育局、商务局批准组建了以我院为龙头的全省首家生物科技职业教育集团。从而,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拓展了校企合作环境。校办工厂生产的“艾瑞欧”赛车、型芯硅胶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高效节能发电机、等离子电焊机、百灵杀菌剂和残疾人电动车等项目,达到省级先进水平。2014年,经德州市教育局、德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6单位联合行文,德州市综合公共实训中心禹城分中心落户德州科技职业学院,这将进一步发挥学院的师资优势和教育资源,面向周边县市开展实训服务。
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在全国首创“1+3+N”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职业教育新路子。学院始终坚持“瞄准市场设置专业,面向市场培养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取得丰硕成果。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1个,校企共建工科专业1个,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专利等50余项,30余名教师在全省高校教学大赛中获奖。2014年,学院两名教师在全省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目前,有《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九门课程被评为教育部和省级精品课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和“食品生物技术”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会计电算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示范专业、特色专业数量在全省职业院校中位于前列。          (马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