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生活村里见
2015年01月0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了乡村旅游的萌芽,目前全省涌现出像中郝峪、竹泉村这样的示范点,但也有不少村子还是刚刚起步,去年以来,越来越多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地区的经营业户借着“改厨改厕”的扶持政策美化自家的小环境,村里、镇上等各级投入资金完善交通、水、电、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城市、乡村的界限正一点点被消解。
位于安丘市柘山镇镇区北侧的张家宅村,全村共有168户512人,村北有山泉一处,村南、村西有小河流淌,南侧的三棵古槐已有600多年的树龄。
这个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的小村子,从今年7月才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所形成的品牌“柘乡人家”,在河北、胶东一带的游客中已十分有名。走进张家宅村,让人惊叹的是与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的宽敞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民房、花木掩映的庭院以及快递、洗衣店等服务设施,更让人惊喜的是人人谈起乡村旅游的那股兴奋劲儿。
柘山镇党委书记刘庆琳介绍说,随着山东金宝集团陈谷山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村里注册并成立了柘乡人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乡村农家乐,今年本想为乡村旅游搞个开幕式,没想到大家都忙到不可开交。“如今看来,还真没有办什么开幕式的必要了。”刘庆琳话语中透着自豪。
对于淄博市沂源县双泉村而言,今年建起的游客接待中心,解决了村民的一块心病。
双泉村是沂源的代表性村落,但它同时也是镇上最偏远的村落,生存条件一度极为艰苦。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修路、引水、栽种果树,近年来靠着采摘节已吸引来不少游客,村民从生态林果业中赚得了第一桶金。可因为缺少餐饮、住宿设施,来采摘的游客对玩到下午两三点还得再赶回县城用餐这点一直不满。
如何保住第一桶金,同时还能发掘第二桶金,在了解到省里其它村子发展乡村旅游的经历后,70岁的老书记和村民们自己找到了答案。
现在这一坐落在果园中的游客接待中心已于今年10月开业,因旅游旺季已过,主要发挥其会议接待功能,营业额目前已达十余万元,明年全年设定的目标额在200万元左右。投资这一项目的醉美双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艾伟带着记者参观客房,既有三星级标准间,也有适合写生的学生住宿的多人公寓——成为专业的写生基地也是双泉村的目标之一。木质双层床铺,整洁的床上用品,敞亮的大窗户,艾伟站在一处离窗户不远的床铺前比划了一下:“视野不错吧?角度都是专门考虑过的,天气不好的时候,学生在室内也能写生呢!”
安丘市的另一处乡村旅游点辉渠镇小麦峪村目前有35户加入合作社,其中28户从事农家乐,能提供住宿的有十来户,能提供点餐服务的有三四户,剩下的还有从事农产品经营的。走在小麦峪村,内容丰富活泼的文化墙是走到哪里都最引人注目的景观。镇旅游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专程请附近村子的艺人画的,如今成了游客在凤凰山、珍珠泉、仙人洞等景点外最爱合照的景观之一。
除了墙面上的美观,还有地面上的美观。今年村里共清理河道200米,修建防渗坝、拦河坝5座,滚水桥、平板桥、拱桥3座,铺设石板路1000米。记者采访时,正碰见李子正和李德和两位老人在聊天,“以前这块是土路,现在成石板路了,游客不了解这变化,我们自己看着高兴啊!”
据介绍,下一步村里还要完成道路指示系统;村内和河道两岸要整体绿化、亮化;景点之间道路全部硬化,修建休憩凉亭和茶舍。村支书李德兴说,方便游客的同时,也是在补齐这些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和短板,“以后城里有啥村里也有啥”。
(付玉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