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文化部门启动“非遗技艺免费传”活动
有人愿意学,我们愿意免费教
2015年01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邹城2014年12月31日讯(记者 李慧 通讯员 王崇印) 2014年12月17日,千泉街道圣泉社区群众活动室里,十几位居民分成两队围坐一起,学习传统剪纸和指书书法技艺,这也是邹城市“文化暖冬”惠民系列活动——“非遗技艺免费传”活动的一个缩影。
  圣泉社区居民郭和英从小就对剪纸情有独钟,听说社区里来了剪纸艺人到社区传授剪纸技艺,便早早地来到现场。“小时候见过别人剪窗花、双喜,那时候就想学,可是没机会。”郭和英笑着说,她打算以后长期学下去。
  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这些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渐渐失去生存空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剪纸艺人夏冬梅表示,传统艺术是国家瑰宝,但会的人越来越少,想学的人也越来越少。
  “现在电脑、手机对书法艺术冲击太大了,特别是手指书法,只要有愿意学的,我们愿意免费传授。”指书书法传承人常庆之对“非遗技艺免费传”活动非常支持。
  加上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名录的《孟母教子传说》,邹城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88项,涉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10多个门类。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当代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在文化暖冬惠民活动中,邹城市文化部门专门组织一批非遗传承人、民间文化能手,走进农村、社区、校园、广场和企业,长期向普通爱好者免费传授非遗技艺,通过免费传授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吸引、挖掘和培养一批有较强传承能力的人才。
  邹城市非遗保护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优秀的非遗项目是向后人传递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精神领地,不能仅仅作为“历史的记忆”束之高阁,任其自生自灭。“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就是传承,走进群众搭建一个免费传授平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