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寻视角,看我“走心”写照
绿地摄影大赛已收到作品千余幅
2015年0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付庆军 绿地超然相辉映
  程普麟 泉城的早晨
  郭松舟 腾飞
  袁晓荣 泉城蓝色的梦
     绿地摄影大赛截至目前已收到作品千余幅,本报30年的老通讯员也加入摄影队伍。在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泉城第一高”不再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在各种情境中更是充满温馨和诗意的写照。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蒙             
付庆军 超然绿地交相辉映
  2014年12月初天气很冷,久霾过后的省城终于露出湛蓝的天空,这一天,付庆军第一次登上超然阁。放目远眺,绿地中心在余晖中傲然独立于天际。
  “虽然超然阁是复建的,但仍是江北名楼,自有独特的历史感,也是泉城地标性建筑。”为拍出两座地标式建筑交相辉映的一幕,付庆军在超然阁上等待了两个小时,虽然手冻得一度抓不稳相机,但他仍坚持抓住了光和影搭配最佳的瞬间。在这幅照片里,远处的大明湖就像一面明镜,超然阁的玻璃也反射出落日余晖和绿地中心的镜像。
  “拍照就要找到平常人看不到的视角,拍摄出富于感情的走心之作。”从事影视教学20多年的付庆军认为,摄影贵在走进人的心灵。

郭松舟 老通讯员拍出绿地腾飞之景
  在泉城广场,郭松舟的镜头始终追寻着和平鸽的踪影。“看到远处绿地高耸的背影,恰逢那一群鸽子展翅高飞的一瞬间,我一下子想到,这不就是正在腾飞中的济南嘛!”于是这和谐展望美好未来的一幕定格在了郭老的镜头中,“小孩子寓意着我与高楼相伴成长,腾飞的鸽子也代表着济南新的希望。”
  说起与齐鲁晚报的情缘,那可是风雨同舟30年。在济南市粮食局工作的郭老是我报最早一批通讯员,当时还是用信纸写稿投稿。除了本职关注民生的新闻报道外,他还常会写济南街头巷尾等人文稿件,投到“生活圈”栏目。
程普麟 “不如拍好家门口的景”
  “如果只拍绿地,那就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我这照片里有人又有水,生活气息更浓厚。”程普麟说自己拍摄的《泉城早晨》,特意加入晨练的人们,正是想以一种更为贴近人们生活,与人更亲近的角度来传达绿地第一高蕴含的意义。
  从十几岁便开始接触相机的程老可以说几十年来从未离开过摄影。“父亲是上世纪30年代山大毕业的知识分子,家里正好有一台德国产胶片机。我们兄弟三个就摆弄着玩。”
  “年轻的时候做物资计划员,经常全国各地去开会,每次都会留纪念照,除了西藏和台湾,全国都跑遍了。”程老说,退休后他也去过黄山和张家界等景区,但他感觉还是拍好家门的景更让他觉得有成就感。

袁晓荣 “它凝聚着泉城人大都市的梦”
  “荷花是泉城人之花,绿地中心又是泉城新高度,他俩在一个镜头里看似互望,想要对话一样。”袁晓荣说自己拍摄的《泉城蓝色的梦》,正是要借蓝色这种纯净的颜色和荷花的通透,传达出一种省城也可以像大都市一样繁华和高贵的期待。
  袁晓荣说,最初喜欢上拍照,还是由于儿子给买了一个小卡片机。她拍了不少花草和灯光等,让在清华学设计的儿子也忍不住夸赞她的照片有想法、有感觉,后来就给她换了一台单反机。“我也常跟年轻人交流,就想拍出与别人不同的照片,最关键的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对于在泉城生活六十多年的袁晓荣来说,济南是她心头最柔软的所在,“绿地中心从建筑的高度提升了济南整个城市的高度,泉城人还有一个期盼济南秩序、人文都有提高的梦想”。

绿地摄影大赛 剩最后两天
  本报1月3日讯(见习记者 王小蒙) 绿地摄影大赛引燃各路爱好者的拍照热情,本报也对优秀作品进行连续刊登报道。目前摄影大赛已进入尾声,手中还有照片的要赶紧上传啦!
  在1月5日之前,市民均可通过电脑和手机登录拍客网http://zt.qlwb.com.cn/paike/进行投稿。提交JPG格式数码照片,并保留照片原始Exif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单片文件大小不低于2M,手机拍摄的照片可放宽要求。
  投稿时还请注明“绿地摄影大赛”字样,以及作品题目、作者真实姓名、器材、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并请附简要说明。可以是单幅(不超过5幅),也可以是组照(每组不超过6幅,不超过5组)。
  广大市民可随时登录http://www.qlwb.com.cn/specialsubject/ldsy/,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网上投票,摄影评审团定期选取入围作品,继续选登在齐鲁晚报·绿地中心摄影大赛专题中。本次大赛分相机组与手机组进行评奖,最高奖金3000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