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复祥和”
——章丘酒厂的前世今生
2015年0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现代化的包装车间外景
  ◥复祥和老照片
  章丘酒厂老照片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章丘酒厂
  ◥优质特曲酒
     酒好不怕巷子深。解放前,“复祥和”酒店虽然地处在交通不便的王白庄,但总有很多明水城里及绣惠城关的人慕名前去购买。尤其是“复祥和”酿制的高粱酒,味香酒醇,质地纯净,以其独特的浓香味而远近驰名,俗有“开坛三里香”、“饮时不知醉,出门迎风倒”之赞誉。 
翟伯成                        
  ● 字号由来
  “复祥和”酒店坐落在今明水城区之东的王白庄,创建于清末,由王白庄一家姓高的人家创立。开始以粗笨的传统酿制工具酿酒,日渐发展,后来兄弟几个分家创业,“复祥和”是分出的一家小店,其寓意是:“再度兴旺、吉祥、和气生财。”“复祥和”自创建始,一百多年来,几度兴衰,历经沧桑。
  “复祥和”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相传高家有一口古井,储水多而味甘。汲水烹茶,清冽甘爽;引流酿酒,则酒香浓郁。俗话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也许正是这特殊的风土地理条件,高家的“烧锅”(酒店)一开,就香飘万里,销路甚好。到了高泰然(字馨山)经营本店时,“复祥和”已具备了一定规模。 
  当时的流动资金已在三千元左右(以银元作为货币单位),年产酒量60多吨。每年阴历年末,才结账一次,经理、店员实行年薪制,利润在4千到5千元之间。因生意做得红火,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为了使店里的白酒扩大销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曾在明水大街、相公庄和济南西门里(今泉城路隆祥布店对过)各设分号,各派三四名店员主持营业,所经销的酒均由王白庄酒店运去。
● 兴盛时期
  “复祥和”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酒厂生产场所,在酒店的后院,约有厂房六七间,主要有蒸酒的炉房、磨曲的磨坊、晾酒糟的场地和二百八十多个发酵缸(后改为发酵池,长五尺、宽五尺、深六尺),其它盛谷糠和盛干糟糠的屋子数十间。当时,有酿酒工人30多人,其中有两三个师傅主持酿酒,由东石河村胡月清负责技术和工艺。那时生产的白酒,几乎全部是纯高粱酒,后来,也试做了一部分玉米酒。据一些常喝酒的人说,还是高粱酒劲头大,有后劲。所生产的白酒,以酒质纯正,价格合理,很受人们欢迎。 
  为了方便群众夜晚买零酒,“复祥和”曾在临街屋山设窗口卖酒,多年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颇受远近乡亲的信任,信誉极好。所以,王白庄及附近一些在外经商的和在关外打铁的,都是通过邮局和钱庄汇款到“复祥和”酒店代收代存,然后再从店里支取现款,这样以来,既便利了一方群众,“复祥和”也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来周转经营。那时,明水镇邮局投递王白庄的邮件,都是送到“复祥和”酒店,再由店员分送到各家。
● 遭劫、败落
  民国十六年(1927)正月,山东有名的土匪刘桂棠(刘黑七),率领土匪驻扎章丘,他们对王白庄的几大烧锅(即酒店)早已垂涎三尺。正月十六凌晨,土匪300多人包围了王白庄。玩了一天龙灯的村民皆已进入了梦乡,“月黑杀人夜”,这伙匪徒乘黑夜突然进村,对“复祥和”、“增祥和”等几大酒店进行了疯狂地抢劫,抢走细软财物,牵走骡马十余头,并将店员王树纯“绑票”强行拉走,以后,“复祥和”花了上千元,才把他赎回。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酒业市场疲软,“复祥和”年年亏损,在济南和明水的分号相继停业。“复祥和”酒店勉强维持,苟延残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华,敌伪军经常来酒店骚扰。到四十年代,高家分家析业,“复祥和”改名为“天德祥”,由原司账先生李发寅主持经营,维持现状,资东高家在年终只分点红利。 
● 解放后获新生
  据章丘市酒厂厂史记载:“一九四八年八月,我解放军在扫除济南外围时接管了三家酒店,同年十月,由我地方政府组织投入生产。”据酒厂的老工人说:“一九四八年十月,地方干部刘汉民任酒厂经理,穆明武任副经理。并将三处生产场地(王白庄、刁镇、埠村)合并为胶济专区专酿专卖事业公司王白庄直属总厂,下设埠村、刁镇两个分厂,总人数100多人。”1953年,刁镇、埠村分厂撤销,总厂改称为山东王白庄酒厂。
  如今的济南百脉酿酒(集团)有限公司(1958年曾改称为章丘县酒厂,1992年改称为章丘市酒厂),已彻底改变了古老、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了粮食酒固体发酵机械化。近年来,又引进了白酒净化器、电渗析等国际先进设备,打破了酿酒业历来流传的“名酒不超老法”的思想禁锢,使酿酒生产走向了飞跃发展的新阶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