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纳集团染纱车间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染纱机器代替人,用工减七成
2015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康平纳集团的自动化车间里,只能见到巡视员。 本报记者 张頔 摄
     本报记者 张頔  
  提起纺织印染,人们往往会想到染坊里工人穿梭于染缸之间挥汗如雨的场景,但记者来到位于泰安的山东康平纳集团采访时却发现,这里的染纱车间已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技术人员动动按钮就能完成一系列工序。
  工人搬一天,机械手两次就能完成
 康平纳集团董事长陈队范介绍,以毛纺厂起家的康平纳从2006年开始考虑在染纱环节能否实现“机器换人”的技术升级。
  “以前染色是个辛苦活,在高湿的环境中,一个工人每天要搬运8-10吨的筒子纱。”陈队范说。康平纳实现了染纱自动化之后,染料调配实现电脑控制,筒子纱搬运用上了一次能负载5吨物料的机械手,整个染纱车间在安静地运行,只有一两位技术员在常规巡视。“综合算下来减少用工可以达到70%以上。”
  陈队范介绍,全流程自动化使一次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染色生产效率提高10%-15%。在同样的生产规模之下,可以实现节水27%,节约蒸汽19.4%,节电12.5%,减少污水排放26.7%。
去欧洲考察后决定研发机械
  康平纳最早是做毛纺起家的,研发纺织机械的想法最早源于陈队范的一次海外考察经历。2002年,陈队范计划引进一套进口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于是去了欧洲考察。参观了几家机械厂商之后,在感叹外国纺织机械性能优良的同时,陈队范还被这些成套设备的高价震动了一下。
  回国后陈队范开始四处联系科研机构。在产学研的积极对接之下,康平纳集团和机械总院的重点实验室组建了“纺织染整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2006年到2012年,经过长达6年的攻关,生产线终于组装成功,并拿到了32项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累计投入一亿三千多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