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贱伤农,“有形之手”得发威
专家建议出台补贴政策,让奶企奶农共担风险同享利益
2015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图为消费者在超市里选购牛奶,超市里的牛奶价格依然坚挺。本报记者 刘腾腾 摄
     针对层出不穷的“倒奶卖牛”,8日,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处理“卖奶难”。纯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缺陷,市场参与者追随利润而动,盲目、滞后。有利时一哄而上,无利时一哄而散,价格暴涨暴跌,致使资源浪费。这时需要“有形之手”——政府站出来引导市场参与者。
本报记者 李静     
确保补贴落到养殖户手中
  鲁东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良忠认为,进口牛奶量大了,好处是可以改善国内市场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安全性,同时倒逼国内企业改革,但进口量增加的弊端更是令人担忧。“原奶价格低,会导致养牛的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可能导致上游原料供应不足,从而进口量越来越多。”
  “建议政府加大对养殖户的补贴,加强企业监管,同时延长产业链。”刘良忠说,希望相关部门推出相应的补贴政策,同时加强监管,确保补贴落到养殖户手中,提高养殖户积极性。
  烟台市畜牧局工作人员表示,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奶牛基础母牛补贴政策,保障奶牛基础母牛的存栏稳定性。同时建立健全第三方检测、定价机制,指定机构定期检测牛奶质量,由发改、畜牧、物价部门及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牛养殖企业代表组成的“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定期会商确定原料奶交易参考价格,供原料奶交易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时参考。
  专家建议,要出台应急政策,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做好生鲜乳收购,落实奶农救助补贴,将奶农的损失降到最低。
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专家建议,帮助奶农摆脱“倒奶卖牛”养殖悲剧,要理顺乳品企业和奶农利益机制,让奶农在价格上吃上“定心丸”;长远则应构建现代奶业生产经营体制,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提升竞争力。
  “从长远看,必须构建合理的企业奶农的利益共担机制,让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高度匹配,在利益关系上更为紧密。”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毛长青说。
  “奶业是个舶来品。在国外,企业一般是先有养殖场再进行加工,奶农是乳品企业的股东,二者构成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但国内乳业产业是两张皮,养殖和加工企业相互独立,主要靠合同供奶,变数多风险大。”中国乳业杂志社社长冯艳秋建议,中国乳业应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的融合。
  “必须创新奶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部奶业办公室副主任邓兴照建议,要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引导奶农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引导中国乳业向现代乳业转变。

原奶价格暴跌 奶制品却无波动
  原料奶价格暴跌,那消费者是否得到实惠了呢?11日,记者走访了青岛各大超市,发现市场上的奶制品价格并没有因为原奶价格的下降而出现大的波动。
  在宁夏路大润发超市的奶制品区域,常见品牌的盒装、袋装牛奶以及酸奶等奶制品琳琅满目,其中950ml盒装的得益鲜境低脂乳糖牛奶售价为23元,950ml盒装的光明优倍高品质鲜奶售价为21.8元。在进口牛奶方面,来自韩国的延世牧场牛奶售价为33.8元/1000ml,来自德国的帝牧低脂纯牛奶售价为28.2元/500ml,“牛奶售价没有太大变化,只有一些保质期临近的牛奶在做促销。”当记者问及原奶价格下降是否影响超市牛奶价格时,一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说及市场上奶制品价格没有太大波动的原因,青岛市奶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告诉记者,消费者的需求量是稳定的,“消费的群体还是那些群体,对牛奶的需求量还呈现上升的情况,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虽然原料奶的价格下降了,但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没有太大变化,超市和商场不会下调牛奶价格自损利益。”
本报记者 刘腾腾 宋祖锋 殷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