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荧屏“抗战年”头炮
《大刀记》来了22位武术冠军
2015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图为《大刀记》剧照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的电视荧屏上势必将掀起一股“红色热潮”。由山东卫视与海润影视联合制作的“抗战史诗大剧”《大刀记》将于17日在山东卫视首播,该剧导演赵浚凯对于打响“抗战年”头炮的《大刀记》信心满满,他表示不踩“雷剧”的红线并且尽量靠近市场,才是抗战剧的正途。

  见习记者 刘雨涵     
打头炮占得先机
  《大刀记》近日在济南举行了首映礼及开播发布会,作为继《红高粱》之后山东卫视的第二部自制剧,该剧改编自经典红色小说《大刀记》,由《亮剑》导演赵浚凯亲执导筒,“硬汉小生”谷智鑫担纲主演,扎实的创作背景和制作团队,让《大刀记》还未开播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赵浚凯表示,在该剧筹划之初他有些轻视,但随后惊喜地发现在抗战剧泛滥的今天,《大刀记》竟然是一片从未开垦的处女地,“它有两块空白,一是我们从来没有表现过冀鲁边区的抗战,二是从来没有一个反映山东乡土抗战的作品。”因此赵浚凯将《大刀记》定位为“有着英雄情结的乡土抗战史诗大剧”。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抗战剧势必会成为今年荧屏的主旋律。仅在横店影视城,当下就有四五十个剧组在“打鬼子”,而赵浚凯并不担心《大刀记》会淹没其中。“今年下半年才是这类戏呈现的高峰期,我们在2015年打了头炮,如果后来者想要追求独特,就必须跟我们区分开,可能因为我们这部戏的影响力,会有来模仿的。”
  作为新生代演员中的“硬汉”代表,谷智鑫通过军旅剧、历史剧、抗战剧中的爷们儿形象积累了不少观众缘,此次挑起《大刀记》男一号的大梁,他就通过给角色添加一些喜剧色彩过了把瘾,“我每次都尽量把戏演得不那么刻板,希望能跟以往那种中规中矩的军人硬汉有所区别。”
老照片成造型师
  近年来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抗战“雷剧”让人诟病不少,而《大刀记》为了避“雷”可谓花了大工夫。赵浚凯规定,剧中所有的打斗设计必须符合生理定律和物理定律,绝对不会借助威亚完成动作,“其中有一场戏,28位群众演员里面有22位是全国各类武术比赛的冠军得主。”谷智鑫吐槽说,从来没有拍过这么累的戏,“以前的戏只要跑跑炸点、开个枪,这个戏却要见真招,真抡、真打、真砍、真跳。”
  为了确保把真实的历史呈现出来,《大刀记》甚至连造型师都抛弃了,“我们只要老照片,老照片中有的东西才能出现在剧中。”就连一个剧中出现的宁津特产——“长官包子”的牌匾,赵浚凯都要去考察当年的尺寸。
真实、收视两手抓
  《大刀记》对史实一板一眼的考据态度让人为它点赞,但有人也不禁担心:比起娱乐化、传奇化的抗日“雷剧”,《大刀记》会不会严肃性有余而可看性不足呢?赵浚凯表示,《大刀记》会从“雷剧”身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踩红线,尽量地靠近市场,是一条正路。”
  有些抗战剧与“雷剧”相反,拍得过于说教,赵浚凯认为这也不可取:“观众看不进去,你这部戏本身的意义就没有了。”因为抗战剧自身题材的严肃和沉重,赵浚凯表示只要民族情感和立场不出问题,在方法上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创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