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孙氏:从琉璃匠籍到文化世家
2015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勇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博山孙氏家族原籍直隶真定府枣强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孙克让迁至青州府城东南隅,后又移居益都县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被视为“颜山孙氏”(即博山孙氏)始祖。
  据族人孙廷铨《颜山杂记》、孙以宁《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等记载,博山孙氏始祖本属匠籍,专事琉璃灯帘贡品制作、监造等。“匠籍”又称“匠户”,是一种特殊的户籍制度。它产生于元代,系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服役的强制措施,规定此类户籍世代沿袭,不得改业。直到明代,方才改为轮班轮作,允许匠人在分班定期服役外自制产品销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但地位仍在自由身份的民籍之下。清顺治二年(1645年)废除匠籍,匠人始获自由身份。
  孙氏家族前六世,尚无闻人。自七世起,逐渐发迹,且历久不衰。如七世孙霁明末曾任湘潭县丞,著有《南岳集》;八世孙景昌为明崇祯庚辰科(1640年)进士,清初曾任南昌县令;九世孙廷铨为孙景昌同科进士,清代顺治朝历官兵、户、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少保,康熙朝拜秘书院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人称“为帝者师”,著有《南征纪略》、《颜山杂记》、《汉史亿》、《琴谱指法》、《归厚录》、《春秋鸠考》与诗文集;十世孙宝仍康熙朝曾任光禄寺掌醢署署正,著有《时绎堂集》、《恕隐斋诗》;十一世孙续端长于作诗,著有《退学集》;十二世孙络为清乾隆庚辰科(1760年)举人,曾任东平州学正;十三世孙崇坫为清道光乙酉科(1825年)举人,曾任掖县教谕。博山孙氏家族与临朐冯氏、新城王氏、莱阳宋氏、博山赵氏等文化世家以及吴伟业、周亮工、高珩、顾炎武、归庄、龚鼎孳、施闰章等文化名人或为姻亲,或为师友,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也是享誉全国的文化世家。
  从琉璃匠籍到文化世家,在山东乃至中国古代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既反映了明代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入清之后统治观念的变化,又体现了博山陶瓷、琉璃、煤炭工业与民间艺术的繁荣。认真考察博山孙氏家族的兴衰,将对明清历史及齐鲁文化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