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师变身企业“最强大脑”
产品“私人定制”助企业抢占市场中羽化成蝶
2015年01月1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于心玉在向员工讲述技术要点。
文/片 本报记者 李贺
今年41岁的于心玉是菏泽学院化学系教授、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从一位高中普通化学老师,一路奋斗超越自我,获得博士学位。作为企业的“最强大脑”,通过为炼油企业“私人定制”催化剂,从中石油、中石化口中分羹。
高中老师变身企业“最强大脑” 生产线每个细节都存在脑子里
1996年,于心玉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来到郓城一中教学,一干就是6年,但教师生活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一天三四节课,讲述同样的内容,基础的知识,这种重复性工作让我提不起兴趣。”于心玉说,他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科研。
由于自己本就喜欢化学,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于心玉就下决心改变单调的生活,去考硕士。2002年,他顺利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硕博连读后,进入中石化催化剂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我的同学都选择在大城市或大企业工作,但我这个人还是比较恋家的,在中石化工作几年后我还是想回到郓城。”于心玉说。2011年9月,他从中石化催化剂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回到郓城,担任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一职,开始筹建15000吨/年新型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线的建设。
当时的生产线是于心玉手把手建设起来,回想起建厂之初他感慨良多。“当时是九月份,那个秋天雨水特别多,地下水位高,挖个池子不停渗水,生产线是我和员工们蹚着水建设起来的。”于心玉说。
对于生产线上的每一个阀门,每一个设备型号,于心玉都了然于胸。有时候设备需要调试,他在外地出差,技术人员打电话咨询状况,他也能准确地解决。
为炼油厂“私人定制” 抢占市场中羽化成蝶
于心玉介绍,对炼油催化剂行业而言,技术的先进性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特别近期国内汽柴油标准升级进程加速,国内炼厂对“一厂一剂”、“一油一剂”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生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生产催化裂化催化剂,我们相当于从这种超大企业嘴里抢食吃。这种挑战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遇,企业也就能够迎来一次新的发展。”于心玉说,针对不同品质的原料,催化剂也要有所改变,要达到为每个客户‘私人定制’。”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市场推广,公司产品已在山东东明中油燃料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炼化企业20多套大型催化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产品质量与美国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和几家民营催化剂厂的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为炼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普遍好评。同时,他们的产品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2014年,多家美国催化剂企业来到公司考察,洽谈合作。
创新之路没有尽头 实现技术更新换代和产品系列化
于心玉告诉记者,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下一步将完善现有技术,实现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产品系列化,以满足不同类型FCC装置对“一厂一剂”、“一油一剂”的要求,为国内外炼厂最大限度地发挥炼油装置的效能、实现节能减排和创效增收。
近几年来,全球的炼油格局和原料构成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致密油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正在崛起。2014年,美国的致密油开采量将达到1.75亿吨,它具有不同于现有原油的性质,因此它的裂解对催化剂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国Grace Davion公司计划在2015年底推出致密油催化剂。我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发工作,计划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推出一种能够适应致密油的新产品——致密油专用催化剂。”于心玉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