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水墨精品亮相融鼎中心
同日,张宏宾、朱道平、崔进、刘万鸣艺术研讨举行
2015年01月1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崔进正在帮市民鉴定画作。
艺术需创新随时代
本报1月11日讯(记者 郗运红) 11日,“翰墨丹青——张宏宾、朱道平、崔进、刘万鸣艺术研讨暨中国画精品展”在融鼎水墨艺术中心隆重举行。画展共展出四位艺术家100多幅精品佳作,展览将于1月20日结束。
本次参展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朱道平说,画家作画是为了给大家欣赏,能够得到画家的支持和肯定,是画家最大的荣誉,这也是四位艺术家的目的。
开幕式结束后,艺术家们在一楼展厅进行了就“水墨艺术创作、传承、鉴赏及投资”等问题的艺术研讨会,并现场解答了书画爱好者提出的问题。
“是真的、真的,刚看完。”一位市民激动地说,原来这位先生是崔进书画爱好者,在几年前收藏了一幅画崔进作品,但是一直不敢确定否为崔进老师的真迹。听说这次崔进要来滨州办画展,激动不已,早早地拿着画赶到现场,想要崔进老师帮忙鉴定。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并跟崔进来时合影留念。
出席本次开展仪式的有滨州市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南京、天津、济南、淄博等地的著名书画艺术家及爱好者。
学术主持人赵先闻说,观看四位画家的作品,发现作者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然,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描绘自然,各具特色,个性和创造性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这是艺术家追求的境界。艺术应当如何去创作和发展,还请各艺术家谈一下经验和理念。
朱道平:艺术当需创新
在绘画的创作中,除了要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绘画技法和传统外,艺术家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一方面,不能脱离中国绘画传统的约束。传统,实际上是中国人的眼睛看世界的认识,在西方的绘画中,一个“点”“线”都有它固定的观念和意义。而在中国的观念和看法却不经相同的。在中国,它渗透了传统文化的认识,有种特殊的认识,也有它的表现方法。对于这些认识我们要去继承,在集成的基础上,要去发展。
对于一个画家,不光是画好,还有画出自己的面貌。绘画的最高要求就是要有自己的特点、面貌,有自己对绘画世界的认识。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点,才有自己对绘画的贡献,和存在作为画家的理由。
直到今天我的作品,也是随着不断创新和实践,用传统的绘画技能和表达方式,用点、线、面和色彩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面貌。
崔进:艺术当随时代
中国画必然是要发展的,但很难以传统的方式一直发展下去,如果艺术家的创作与社会的发展走的太远,可能会慢慢转换一种形式。
中国的绘画发展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方向走。
从艺术形式上,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找一种与传统时期水平相吻合的是不可能的事。
西方的艺术发展在这一点上就比较明显,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他们的文学艺术变化非常大,在印象派时期,画家受到物理学的影响,开始研究光的色彩,再到后意象派时,艺术家开始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和对内心精神的挖掘。其中的代表人物在创作中能看到,从毕加索的创作受到塞尚的影响,塞尚是受莫奈的影响,都是时代对艺术的影响。“野兽主义”他肯定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艺术家的思想发生变化,才会表现出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
像朱老师现在的作品就是融入西方的元素,传统的中国画有所保留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新东西。70年代画的夜校,后来的风格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是与历史同行的。艺术家应当跟随时代的发展,去创作作品,才能有自己的特点,才能被社会接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