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声音:
“我不是沙尔利”
2015年01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法国《沙尔利周刊》遇袭,来自全球的同情与支持奔涌而至,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我是沙尔利”活动。但与此同时,另外一场“我不是沙尔利”的活动也开始悄然扩散,尽管规模远不如前者,但凸显出人们的认知差异和不同立场。
恐袭发生后,法国政府强调言论自由不能被恐惧吓倒,坚定支持“我是沙尔利”运动,并组织数百万民众在巴黎共和国广场大游行,向遇难者表达哀悼、向极端主义表达不屈。
不过,不同的声音开始传出,有些甚至来自《沙尔利周刊》幸存者:有人视某些人的声援虚伪;有人开始冷静反思周刊相对出格和无礼的报道……
谈及一些政客、媒体对杂志社袭击的反应,26岁的大学生纳洛·马加霍说:“(他们)用了这么多大字眼来谈自由与民主。但之前又有谁支持(《沙尔利周刊》)?”
社交媒体上,对袭击事件本身,鲜有支持的声音。但越来越多人的谈到,在谴责袭击的同时,他们实在无法支持一家冒犯宗教的杂志社。
“说一句‘我是沙尔利’太过容易,”比利时博客作者马塞尔·塞勒在个人网站上写道。在强烈谴责袭击事件的同时,他表示,他过去曾经强烈批评《沙尔利周刊》部分冒犯宗教的漫画,如今再假扮“沙尔利”就有些怯懦了。
一名移民法国的摩洛哥人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质疑,他虽然希望通过对遇难者的哀悼能让人们团结起来、不分宗教与种族。但他认为,有些参加巴黎游行的政要不应出现,因为他们在本国国内压制言论,“这是伪善行为”。
长期向《沙尔利周刊》供稿的老牌漫画家伯纳德·霍特罗普对杂志社遇袭后出现的“新朋友”表达讥讽。这名笔名“威廉”的荷兰籍作者说,“我们现在有这一大堆政要朋友,真让我发笑”。谈及一些极右翼政客表达对杂志社的支持,他说,“我对这些突然自称是我们朋友的人感到作呕”,他们以前根本没看过《沙尔利周刊》的漫画。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