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退休老人组成义务巡逻队
街道为他们配备了电动巡逻车和制服,社区居民别提多舒心了
2015年0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庄文石
  作为一个拥有7200户居民,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的老社区,幸福街社区在管理上最令人头疼的两件事儿就是卫生和治安,由于社区属于开放式没有物业也没有保安,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曾经让居民们苦不堪言。不过,让居民们高兴的是,现在社区有了正规的治安巡逻队,社区11名退休老人义务组成了巡逻队,从凌晨到晚上,他们都会穿着正规的制服,骑着街道给配备的电动巡逻车,在整个社区内巡逻,不但大大减少了偷盗事件,还担负起调解邻里矛盾的职能。
几十栋楼每天要转三四趟
  家住幸福街社区的张国祥老人今年58岁,前几年从潍城环卫局退休,由于天性爱热闹,他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在家享清福,而是没事儿就在社区里转悠,帮着打扫一下社区里的卫生。
  有一次张国祥在社区一栋楼里打扫卫生,发现有四五个年轻人正在往楼道上贴小广告,在上前阻止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口角,后来他装着要拨打110,对方才不甘心地离去。
  从那以后,张国祥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每天在社区里转转,防止有人在社区里搞破坏、偷东西,他利用自己在老年艺术团的便利,找来几个退休老人一商量,大家都同意组建一个巡逻的队伍。
  刚开始巡逻队伍里只有四五个人,在北到幸福街、南到健康街、东起鸢飞路、西至潍州路的这片区域里,每天穿梭在数十栋居民楼之间巡逻,一边守护着居民们的财产安全,一边还能为居民们解决一些纠纷。
  “有一次我看到有人把还在燃烧着的木炭灰倒进了垃圾桶,不一会儿垃圾桶里就起了火苗,我赶紧上去让他把火苗弄灭,像这种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光图自己方便了,垃圾桶可就烧坏了”,张国祥说,像这样的事儿邻里之间劝说可能会引发矛盾,但我们上前调解就方便多了。
配上装备变身“正规军”
  看到老年巡逻队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里不少退休老人也开始陆续加入,目前,巡逻队伍已经从最初的四五个人发展到11个人,这些人里面年龄最大的71岁,年龄最小的58岁,都是退休在家的社区居民。
  人数多了之后,张国祥号召大家进行了分工,每天巡逻时每两三个人一组,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巡逻,白天9点左右巡逻一次,下午两三点钟巡逻一次,晚上12点和凌晨4点左右也会不定时的巡逻。
  张国祥说刚开始巡逻的时候,家里的人也不愿意,说出去东管西管的给自己添麻烦,但是自己觉得老年人一般睡觉睡得少,坐在家里也是消磨时间,还不如出去给社区做点事情。
  随着老年人巡逻队的名声越来越大,张国祥和他的老伙计们也引起了社区的重视,元旦过后,奎文相关部门计划给社区配备电动巡逻车,幸福街社区的工作人员便将巡逻队的事迹上报,最终争取到了7辆崭新的电动巡逻车。
  12日上午,记者在幸福街社区居委会里见到了这批电动巡逻车,这些两轮电动车通体白色,车身上印有“奎文治安巡逻”字样,在车身后座上还有一个红色的“警灯”。此外,社区里还给巡逻队配上了专用的制服马甲。
  这些装备让巡逻队的队员们兴奋不已。“以前大家都是步行,效率比较低,现在有了电动车就方便多了,而且这车看着也威风,骑上它出去巡逻,显得我们也比较正规,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力更强了”,58岁的队员李成波说,这显示了政府对这支队伍的承认和重视,以后要更加努力工作了。
保家护院居民点赞
  新的老年巡逻队的组建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对这些退休老年人的无私奉献,居民们都对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这里是个老小区,没物业也没保安,管理很杂乱,丢个电动车电瓶啥的是个常事儿,就在前天我们这个地方还有四户居民晚上家里进了小偷,丢了不少东西”,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小区里能有人巡逻是个好事儿。
  在幸福街上还有一些门头房的店主,在早上早开门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些老年巡逻队,一家服装店的店主告诉记者,现在这条街上除了开店的,还有一些摆小摊卖东西的,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会发生一些纠纷,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从中调解,这些老人威望比较高,大家对他们也很尊敬,他们出面能解决问题。另外,对这些门头来说,货物的安全也是个大问题,现在有人能帮忙看着,也是值得表扬的好事儿。
  提起这支老年巡逻队,幸福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倩倩也是赞不绝口,她说幸福街社区是个老小区,其中不少居民楼都是单位宿舍,后来旧校区改造,这些宿舍楼就被推向了社会,成为“三无”小区,这些小区的安全和卫生两个方面一直是社区管理最头疼也是下力气最大的,特别是一些小偷小摸的现象,破案有难度,居民们一直怨声载道,虽说社区里全部装上了摄像头,但光靠机器肯定不行,现在这些老年人不计报酬,志愿形成巡逻队,确实帮了社区一个大忙,另外,这些老人都是社区里威信高的人,在解决邻里矛盾方面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这些人觉悟高,热心肠,确实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李倩倩说,现在社区不少工作要顺利推行,都离不开这一帮好老人。

  社区志愿者骑着电动巡逻车对辖区进行义务巡逻。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社区配备的电动巡逻车。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