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忽视老年打工者维权盲区
2015年0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殷桂海

  前几日,笔者从媒体中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位60多岁的外地人,在济南打工一年工资无着落,抛家舍子辛辛苦苦劳作换来的却是一张欠条。看到这里,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冬天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可能格外寒冷。
  临近岁末,同往年一样,不少打工者面临讨薪难题。忙活一年,拿不到薪水,这些打工者无疑是弱势群体。而其中的老年打工者,则更是这一群体中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挣钱的愿望可能更迫切,不然,他们不会这么大年纪还与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一起挤在路边零工市场抢活儿。其中还有一些人,不远百里甚至不远千里,来到这座城市打工,挣取一份辛苦钱。
  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在学历上,这些老年的打工者都无法与新生代的农民工相竞争。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正规的、可以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司轮不到他们。很多情况下,最后“青睐”于他们的,是那些被年轻力壮的打工者挑剩下的工作,比如环卫保洁等最底层、最辛苦的工作。这些工作很可能是工资低、工作条件差,而工资又没有保障。
  近年来,国家对于打工者工资拖欠问题不可谓不重视,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不少打工者能拿到自己的辛苦钱。可对于另外一些打工者,焦急的等待、期盼、讨要,可是没有任何效果。而其中,不少就是上了年纪的打工者。
  据了解,虽然针对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条文不少,可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以年龄太大或其他理由不与老年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再加上老年打工者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对法律知之甚少,一旦单位拖欠工资或者其发生人身危险,其维权之路又异常艰辛。
  目前来看,到达60岁法定退休年龄后,想继续打工的人大有人在,那么他们的权益如何维护目前还存在盲点,比如60岁过后劳动合同终止,之后若继续工作的话,其与用人单位属于什么关系。未来60岁之后还在工作岗位上的会越来越多,出台更明确的制度维护这部分打工者的权益,是相关部门亟需提上日程的事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