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与酒厂签订了粮食收购合同,到期却没人来收
600亩高粱遭弃“躺”进农家院
2015年0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看着家里垛着上千斤粮食销不出去,村民很是心疼。 本报记者 刘婷婷 摄
     21日,记者走进台儿庄区邳庄镇大黄庄村看到,几乎每户村民家中都垛了上千斤高粱。可面对丰收的粮食,村民并不高兴,反而一脸愁容。“早知道受骗,就不种高粱了。”从村民的抱怨中,记者获悉,村民刘飞作为中间人向村民介绍与酒厂合作并签订合同,酒厂会以1200元每亩来收高粱。可现在高粱收获两个多月了,仍无人问津。
本报记者 刘婷婷
为收购而种高粱,收获后却无人问津
  “家里的田地都种高粱了”,“说好的来收,现在收获了却没人来收”面对家里垛着高粱无人来收的现实,多数村民很着急。记者了解到,2014年6月份,经村民刘飞介绍,在村委李书记的宣传下,鼓励村民种植高粱,并称会有专业人员为村民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等到高粱收获季节,会有收购方以每亩1200元收取。
  刘飞告诉记者,他是听一位赵姓先生介绍的种高粱挣钱的方式,于是就推荐给大黄村的李书记。据刘飞介绍,赵先生是峄城区人,是峄城联丰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与济宁的一个酒厂合作,专门为酒厂提供高粱。于是就委托他寻找村民种高粱,然后签订种植、收购合同。
  根据赵先生提供的合同,记者看到刘飞为种植方,联丰合作社为收购方,刘飞在大黄庄村共寻找了30余户村民,共种植130亩高粱。赵先生表示,他除了和刘飞签订了130亩的合同,还与其他中间人签订了合同,共有种植高粱面积600亩左右。对于现在高粱无人收的情况,赵先生表示很无奈,他也不知什么原因,据他推断可能是酒厂的效益不好,所以就不收了。
  记者看到合同规定,收购方应在2014年12月28日前收购完毕,并以最低收购保护价2.6元每公斤或是1200元每亩进行收购,若违约应赔偿合同总金额的10%。 
没人来收,村民眼看着高粱发霉
  说到高粱,多数村民表示除了酿酒,不知道还有什么用途,现在无人来收,只能垛在家里。村民周女士说:“我家种了6亩高粱,现在垛在家里两个月了,有的都发霉了也没人来买。”记者看到,和周女士一样,村民将收获的高粱,只能装成袋垛在家里等待收购方来收,可收购方却不露面。
  记者了解到,除了大黄庄村,附近的小黄庄村等许多行政村都经人介绍种了高粱,现在高粱都收好垛在家里,就是没人来收。许多村民反映,现在吃高粱的越来越少,一些养殖户也不用高粱饲养,所以现在高粱只能垛在家里,看了除了心疼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于高粱为什么不收了,多数村民表示并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是觉得受骗了。据悉,种植前村民以45元每亩的价格购买联丰合作社的高粱种子,多数村民表示还是第一次种植高粱,一直都是一年两季度的种植小麦和玉米,这次有人来指导种植和收购高粱,觉得方便就种了,可没有想到收获了却不收了。
  据大黄庄村李书记介绍,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把家里所有的田地都种了高粱,有的一户种了10余亩,最少的也种了2亩,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高粱没人收了,买高粱种子、收获时的人工费等各种成本费也都打水漂了。
  看着家里的粮食,村民杨先生无奈地说:“哪怕1000元一亩,要是有人来收也行。”记者了解到,多数村民表示希望收购方早点将家中的高粱收走。“这么好的高粱放在家里发霉多可惜。”一位村民还特意盛出一盘高粱告诉记者,“多好的高粱呀,怎么就没人要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