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的超级饭局
2015年02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罗昌平
     一次游学上海,泛船黄浦江,第一次近距离观赏这座国际化大都市。
  以往,曾作为游客分别从外滩或陆家嘴看过对岸,但穿江而过的感觉截然不同。当耳熟能详的招牌扑面而来、次第排开之时,能让人感觉到权力与资本的交媾。它与途经长安街的感受不太一致,后者更多只有生硬而单一的权力。
  在外滩踩踏事件发生之后,36条风华正茂的生命未能走进2015年。曾经对外滩美好的印象不时浮现在脑海,但又不断被另一画面打断——在惨剧发生的同时,黄浦区委书记周伟、区长彭崧等一行官员,在外滩投资集团董事长周旭民的邀请下,进入已经结束营业的外滩空蝉餐厅吃夜宵,总共消费了2700元,未付费。
  两个画面如果并列,那就是过客与主人,而且本身没有交集。
  网友认为这2700元低得有点不真实,因为空蝉餐厅的消费标准只有三个档次,即每人1888元、2888元、3888元。而通报的解释是,空蝉餐厅已经歇业,是从对面另一餐厅借来的酒水食物。但这恰恰证明其特权消费的本质,是隐蔽的权力套现。试想,如果你是草民,即使按实价支付,也不可能有消费机会。
  一位网友说,他丝毫不关心这个饭局,更不为五名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而痛心。这个饭局的“重量”,其实就是一根稻草,但由于它发生在另一件事——踩踏事件的同时,因此显得极为沉重。
  如果没有踩踏事件,如果没有媒体的冒险披露,那这顿饭就不可能呈现在公众视线里。
  不妨跟我来回顾另一场饭局,同样在黄浦江边,那是2002年1月20日,普通的周日,传统腊八节。29岁的张荣坤早早订下最好的两间包房,提前到此静候改变他命运的两位贵人——时任上海“第一秘书”王维工及其邀请的上海代市长陈良宇。
  张荣坤半年前得知,上海路桥公司要“处理”名下的沪杭高速上海段经营权。闻风而动者有来自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实力企业,但名不见经传的张荣坤志在必得,他自认为拥有竞争者无可企及的关系。
  经王维工联络,3名主角相继入席,价值数万元的晚宴次第呈现。
  当张荣坤、陈良宇、王维工日后分别站在被告席上时,司法审判再次重提当年的那顿盛宴。不同的是,离开权位的高官陈良宇与大秘王维工,均风光不再,两鬓斑白。
  司法材料这样记载:“张荣坤为使其实际控制的福禧公司收购沪杭高速股权得以成功,请求王维工给予帮助。王维工邀请原上海市代市长陈良宇与张荣坤一起用餐,并请陈予以关照,陈当即表示支持。”
  这成就了张荣坤日后名震上海滩的“公路大王”称号,其他实力本来更强的竞争者,却因为这顿隐秘的饭局纷纷铩羽。
  饭局实际仅仅持续一个多小时,陈良宇席间一诺,却何止千金。在同年3月26日,上海市政府一号贵宾厅,张荣坤成功获得上海路桥公司股权。陈良宇允诺主持这次签字仪式,前来捧场的政商各界要人,无不瞠目。
  司法进一步认定:“陈良宇违反决策程序,在没有充分论证和评估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将上海路桥股权转让给福禧公司,致使福禧公司实际支付了人民币10.15亿元获得了最低价值为人民币13.36亿元的上海路桥公司股份。”并且,陈良宇行政干预上海社保局为张荣坤获取10亿余元社保贷款。张氏转以高速公路为融资工具,累计向上海社保借款34.5亿元。
  这样的买卖,谁不“福禧”?由此可见,既得利益者已在推动社会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路径已在不自觉中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震荡,否则很难改向。
  此次空蝉餐厅的饭局,距张荣坤的饭局已有近13年,政商之间有没有另一层面的交易已无下文。这只不过是一次权力的轮回,其间虽然穿插了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强势反腐,但特权的“狂拽酷霸”并没有根本性变化。似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部曲,连第一条都没有收尾。
  黄浦江畔,长安街边,看招牌似乎变化不大,但背后权力与资本的扩张势能,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动力与方向。我想,商业的分量,从来都是由从业者无止息的创新与实践累加而成;而权力的约束,就需要制衡与透明。目前的态势还是选择性反腐,并未着手触及系统性的缺陷。
  至少,媒体在这次事件的双轨迹报道中起到的作用,应当获得肯定,今后有必要获得更大的空间。
  (本文作者为知名媒体人,曾任《财经》副主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