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军里的抗战“名团”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平型关大捷遗址
     近年来,随着《中国远征军》、《长沙保卫战》等反映“国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热播,在为当年国民党军队抗日贡献“拨乱反正”的同时,一部分不了解历史的人却从未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在抗战中的贡献,甚至产生了“游而不击”的误区。
  了解这些抗战部队的前身和发展沿革,才更有利于了解中共抗日的力量所在。

  本报深度记者
寇润涛 朱洪蕾      

  平型关大捷里的两个团是三十八军前身
  虽然此前解放军军级番号属于保密范畴,其实在对我军军史感兴趣的军迷眼里,很多部队的历史早已在“圈里”家喻户晓。2013年1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番号就可对外公开使用,不再以“某”替代。
  “比如,第三十八集团军就是大家常提到的‘万岁军’。”刚满30岁的梁小军十年前就进入军迷行列。的确,“万岁军”的说法源于彭德怀对入朝作战的第三十八军的嘉奖电:“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
  1950年10月,第三十八军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其一一三师以14小时行进72.5公里的速度,胜利完成穿插三所里任务,一举扭转战局。
  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不过,这支部队的前身早在1937年抗战中就立下赫赫战功。
  “1937年,鬼子就进了中原。”一句艺术化的歌词,唱出了那个备受日本侵略者欺凌年代的中华大地的生灵涂炭。
  如今,一提起抗日战争,很多人都会和梁小军一样有不了解的地方:对这些集团军曾经的“抗战史”知之甚少。
  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前身——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和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就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1937年9月中旬,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伏击日军。
  28日,日本著名王牌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亲自率蔚县两个大队到达平型关。
  按照《滨田联队史》记载,板垣征四郎率队到达平型关后,“9月28日,龙泽中队得到友军的支援后,勇气百倍再次继续前进,此时遇到意外情景,刹那间所有人员吓得停步不前。冷静下来看时,才知道行进中的汽车联队已遭到突袭全部被歼灭,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20米,就倒着一辆汽车残骸。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阵亡者,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一片惨状,目不忍睹。”
  日军在平型关的迟疑,使之失掉了河北平原会战的右翼突破的意义。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前身功不可没。
  被“游而不击”的错误观点误导
  如果说平型关大捷是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的正面战场作战之一,那么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作战。
  如今的第一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的前身都曾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百团大战。
  第一集团军的前身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西苏区由贺龙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八旅,先后参与创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挺进冀中,保卫与发展晋西北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斗争。
  第十四集团军的前身则是1937年8月1日组成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总队,又被称为“山西新军”,后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
  说起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梁小军被“游而不击”这样的一些错误观点误导。
  而百团大战则正面痛击了这些谣言。
  1940年,在华北地区,日军实施了“囚笼政策”,先后建立3000余个据点、1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铁路、3万余公里公路。
  八路军被日军封锁在穷乡僻壤,生存和发展极其艰难。
  由于日军据点的相互呼应,要打破“囚笼政策”,以往那种小规模的游击战肯定不行。
  彭德怀认为,必须打一场大的战役。
  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所作的决定,并电报中共中央军委会请示。 
  从1940年7月22日发布预备命令到最后下达行动命令,八路军总部部署的都是二十来个团参加,直到8月22日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首次对战情进行综合整理时,彭德怀、左权才意外地发现竟有105个团参加了这次战役。
  百团大战还有人数与八路军正规部队相当或更多的游击队和民兵参加,并有至少20万民众参加,这更是根据地军民积极参战的结果。
  战斗打响后的几天内,战区内日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八路军完全控制了战场上的局势。
  抗日英雄所在部队传承精神力量
  在百团大战后期的反“扫荡”过程中,八路军中产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其中之一。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梁小军说,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从小就熟知“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不过,梁小军不知道的是,“狼牙山五壮士”当年所在的部队,就是如今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前身——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
  第六十五集团军最早的前身是1930年1月组成的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
  1932年12月军部撤销,1933年6月,第七、第九师合编为红一军团一师。1937年8月,该部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11月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兼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
  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
  9月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部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
  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成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三团、二十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激战中,七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及七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五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五名战士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最后毅然跳下悬崖。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岳思平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就是人们广为赞颂的‘狼牙山五壮士’,如今,这些抗日英雄所在的部队仍将这股革命、爱国精神不断传承、延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