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与年味儿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赵清华 综合整理

  年货的变迁,似乎也有人开始担心:年货变得五花八门,年味儿变得越来越淡,如何做才能守得住这种传统气氛呢?为此,记者摘录了著名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关于年货的相关观点,或许你会从这里得到一些启示。
  ——年货的定义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每个时代不同,对年味儿所承受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传统过年像“悠闲长假”,过年忙乱半年。腊月就忙年,直到过元宵才完。开放后,中国人生活富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已成过去,吃喝用穿不愁了,心中对“过大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的渴望消失了。平时为奔小康工作学习都很忙,自然不可能像过去靠忙年体验年味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节俗一直以主题不变应形式万变中。年味儿也无绝对化浓与淡,因新旧习俗的确无法比较。当一个时代变革,自然会带来生活方式改变,也会带来新旧习俗碰撞,一些旧俗消失日也是新俗诞生时。
  ——找回新年味儿,更需要来个“新过年”。
  节日是一种文化,是有具体内涵和品质的。开放的年代,人们对文化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过节其实更多地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内涵的娱乐文化,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走亲访友或者请客送礼崇尚的一种吃喝饮食文化。所以要找回节日文化时代性,不是一味地去复制追求传统性!
  但年货的变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状况、人民生活的状况、人民对节日文化追求的情况。
  ——改变恋旧,莫让过年成为模仿古人生活的表演。
  要改变对年味儿的恋旧理解,赋予新的年味儿内涵,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善忆过去谈年味者往往是老人恋旧梦,也有些守旧学者复古心里。其实年味儿只是种形式。当今人们对文化需求已发生变化,切莫一味儿守护在传统字眼里忆旧,对其理解要与时俱进,让过年莫成模仿古人生活的表演。
  在倡导生态文明、低碳生活、绿色环境的今天,新的年俗需随着社会文明发展,在生活中培育、普及和发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