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讲堂”走进济宁技师学院,杨义堂给学生们讲解运河文化。(资料图)
济宁市加大了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许多公共文化设施相继推出了公益讲座,这些讲座不仅传播了济宁的文化经典,也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而这些公益讲座虽然让部分市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如何与听众沟通、根据市民的喜好来设计讲座内容,目前仍在探索阶段。选取更贴近百姓的内容,推出各种针对性更强的形式,公益讲座对市民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
更接地气,才能让更多百姓受益
不过,近两年各类公益讲座丰富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这些讲座尚在摸索阶段。纪文杰就坦言,举办方与听众如何沟通仍是个问题,“市民对讲座的主题可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他们的观点很难反馈到我们这里,所以在选择讲座主题的时候,有时可能会出现多数听众不感兴趣的情况。”
而去年在“百姓讲堂”进高校的活动中担任主讲人的《大运河》作者杨义堂也认为,现在虽然公益讲座多了,但有些讲座为了塑品牌,而刻意频繁请“名人”,偏离了讲堂的公益性目的,“其实我觉得多请些济宁本土学者,甚至我们身边某个行当的‘行家’,或许更能贴近济宁的听众。”同时他也建议,像走进高校、企业这样的讲座,邀请的主讲人所讲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让听众听后能有所用。
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公益文化讲座,许多公共文化机构也在谋求创新。纪文杰就考虑让“百姓讲堂”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艺术馆报告厅毕竟空间有限,但如果我们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则可以让更多市民受益。”
内容多彩,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2月1日,城区文化广场,经常来市民大舞台听戏的肖大爷包里,放着一个小笔记本。“我是这儿的常客,不仅来听戏,艺术馆里的‘百姓讲堂’我也期期不落。”作为退休教师的肖大爷,他的小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许多从讲堂中听到的知识。
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相继推出了诸多形式多样的公益讲座后,这些讲座俨然已经成了许多对文化有追求的市民们热捧的济宁版“百家讲坛”。济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纪文杰告诉记者,2014年艺术馆的“百姓讲堂”举办了33期,几乎期期爆满,有时候甚至要在过道里加凳子。
“讲堂的内容涵盖了民俗、文化、戏剧、摄影等诸多方面,以艺术馆作为主阵地,还推向了军营、高校等单位。”纪文杰说。济宁市博物馆的“圣地名家大讲堂”也邀请了许多济宁本土学者,在讲授与济宁有关的历史文化经典的同时,还把“流动博物馆”送进了学校、军营、企业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