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淡远,拥抱一颗传统的心
——刘文海其人其作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书法·唐刘方平诗行草斗方。
  书法·旧跡高徒行书七言对联。
     刘文海,别署抚琴斋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67年出生的他,自1994年开始,连年参加全国性书展,并不断荣获书法界国家级大奖,几乎无一年空缺。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览,还获得过包括“兰亭奖”、“泰山文艺奖”等重要书法奖项。
  特别是1997年,在首届全国书法艺术节上,他的书法作品《录古今诗十首》一举夺得最高奖——全国百家精品书法展“十佳作品奖”。自此,他一发而不可收。曾应邀参加全国第三届流行书法大展、全国百名知名中青年书法家艺术书法作品展等展览。山东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刘文海个人书法专辑。
书香出身 勤而不骄
  刘文海的祖父、外祖父都有很深的书法造诣,从小便耳濡目染的他具有一种对艺术的敏感,更主要的是他罕见的执著和勤奋。
  起初,他在德州商业服务中心负责登记,后调到德州五金站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不忘“写字”。其间,也因字体秀美,被领导看中,担任记账一职。
  出身书香之家,少年时便展露出过人天资,但刘文海始终没有放弃练习,哪怕是在商业服务中心、五金站这看似与文人无关的岗位上,他始终喜欢独自书写。
  1992年,南京艺术学院举办高级书法班,刘文海投稿报名,被导师徐利明先生收为门下弟子。在“南艺”,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年中用掉3000张宣纸,体重掉了15公斤。最终他的笔墨功夫和艺术识见均得以脱胎换骨。
削尽冗繁 生时亦熟
  1998年,刘文海调到德州市德城区文化馆工作,他把传统书法史论及书写实践又进行了较为缜密的落实、梳理、研究。从“二王”到明清诸家,从汉魏墓志到帖学一脉,他都一一研究、不断临习,终成面貌。
  有了家传传统的熏陶,也有勤奋与悟性,再加上刘文海苦心孤诣地钻研,他的书法造诣很快通过全国的各大展览显现出来,各类获奖消息不断。
  正是这种敏悟加勤奋,使刘文海“炼山得金,煮海得盐”,领悟了书道真谛。在经历了多年的磨砺之后,刘文海的作品始终能呈现出萧散淡然的笔触、线条和结体、布局,却又蕴涵着“清空”、“古雅”之深层意蕴。
  冗繁削尽留清瘦,写到生时是熟时。既研究又笔耕不辍,刘文海追求的是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回归传统 萧散淡远
  以书写为生,寓书法于乐趣,作为德州学院美术系教授,刘文海始终喜欢用书写去引导学生。
  正如他重视书法创作一样,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他总希望学生能投入巨大的精力,去追求和探索艺术之美,而不仅仅是要一纸文凭。
  有艺术家说,书写远优于话语,这种“踪迹”一旦形成便无法返回。刘文海好静,不做作、不妄言,追求书法的朴质天真为形质之本。
  他说,书法是传统的艺术,随着对书法的认识逐渐深入,回归传统与经典,就像是有线的风筝能飞到更深远的天空一样,“渐渐被传统虏获”。回归传统,研究古代书法经典中的用笔、风格、气韵等问题,从而使技艺不断含蕴吐纳,变革创新。
     (王金强)
墨韵家园枣乡情——当代美术作品六人展在乐陵举行
  1月24日上午,“墨韵家园 枣乡情——当代美术作品六人展”在乐陵孙轶青艺术馆开幕。此次作品展由乐陵市文广新局主办,乐陵市美术家协会承办,展出了来自北京的于航、王建林、廖虹江及本地的董兰星、高保东、弭保中六位画家的艺术作品57幅。本次参加展览的六位画家各具特色,于航的写意山水作品,画意高古,意境空灵,融大千山水于方寸之间,舒万缕意趣于笔墨之端;王建林写意山水作品,画风细腻工整,隽秀淡雅灵动,师古法,重传承,又独具慧眼,别具匠心,融入自己的审美、思想、角度;廖虹江的花鸟画作品,闲趣优雅、美妙生动、色彩鲜明,形象演绎抒发了作者的艺术情感。展览日期将持续至1月31日。
  (刘文峰 高志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