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通讯员候选人之
我有一个“记者梦”
2015年02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殿生
     杨殿生,今年43岁,现为济宁市民政局政策法规科科长。从部队文书转业到民政部门。从事宣传工作后,与《今日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既为《今日运河》提供了大量优质新闻线索,也是《今日运河》的忠实读者。

  17岁,我当兵到部队,在连队当文书。一天,团宣传股股长到连队采访,晚上让我帮他誊写新闻稿件,那是我首次接触新闻。后来,在姚股长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采写新闻稿件,第一次采写的稿件竟然发表在《福州晚报》上。尽管整个稿件篇幅还没“豆腐块”大,但我却欣喜的彻夜未眠,也从此给新闻宣传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怀揣“记者梦”的我退伍,安置到民政部门,从事公文写作,一干就是20多年。尽管没实现当记者的梦想,但因对新闻宣传的热爱,在繁忙的公文写作之余,对新闻采写坚持笔耕不辍。2005年,齐鲁晚报《今日运河》创刊,为我们这些通讯员提供了广阔空间。因《今日运河》接地气、关注民生,《今日运河》也成为民政宣传的主阵地。10年来,我和跑民政口的黄广华、姬生辉、晋森等记者,不仅成为新闻宣传的“好搭档”,也成了生活上的挚友。他们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和勤奋让我敬佩。在他们的努力下,民政惠民政策和工作动态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群众的所需所盼也在第一时间见诸报端。几乎每天的《今日运河》都有民政方面的报道,《今日运河》成为民政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10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把自己发表在《今日运河》的稿件和《今日运河》对民政工作的报道剪集成册。闲暇之余,信手翻来,总是感慨万千,衷心感谢《今日运河》对民政宣传工作的支持。回想20年来的工作历程,虽然没有实现我的“记者梦”,但有幸与《今日运河》结缘,作为一名业余新闻工作者,同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