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引领新常态驱动崂山经济腾飞
150余个重点大项目齐聚二十年巨变崂山飞出金凤凰
2015年02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购物中心效果图。
  啤酒城鸟瞰图。
   本报记者 陈之焕 本报通讯员 刘志峰 任滨
  金家岭金融新区、蓝色硅谷产业带、株洲路产业转型升级……崂山逐渐成为大项目的聚集地,总投资1200亿元的150余个市、区重点项目汇聚崂山,以金融总部类、民生保障类、高端产业类项目为重点,促进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年来,崂山区以“创新驱动”战略提速产业转型升级、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正是一批批大项目挺起了崂山区发展的脊梁。
金融大厦林立 金家岭新区成高端财富聚集地
  2014年年底,随着啤酒城改造一期工程主体项目封顶,连续两个月没回家的崂山小伙王明终于回了一趟家。望着工地上林密的脚手架,比起回家来,王明更期盼早点看到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矗立的片片高楼,守望了24年的啤酒城新貌以及崛起的国家级财富试验区。
  自2012年初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被青岛市委、市政府确立以来,崂山区以打造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为目标,合理确定金融聚集区功能分区,核心区打造业态完善的金融总部聚集区,创智区建设具有金融商务、教育研发、生态休闲功能为一体的金融创新区,后台服务区重点发展金融后台及科技创新等功能,形成以金融核心区为引领,以金融创智区为支撑,以后台服务区为保障的发展格局。
  推动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加快崛起,实现了“六个翻一番”。金融载体面积翻了一番,累计新建成和投入使用金融楼宇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企业入驻率达到94%,楼宇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金融企业数量翻了一番,已落户各类金融企业总数达到220家,大型独立法人金融机构8家,涵盖18类金融业态。金融财税贡献翻了一番,预计全年金融业实现税收26亿元,核心区每平方公里金融税收达到5.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翻了一番,预计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金融业年均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证券交易额翻了一番,预计全年交易额将达到1.4万亿元,培育汉缆股份、特锐德等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银行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翻了一番,预计全年分别达3900亿元和3200亿元。大型独立法人金融机构、证券交易额等两项指标约占全市四分之三,金融业税收以及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三项指标均占全市四分之一,金家岭金融聚集区作为国家财富管理试验区核心区实现了金融聚集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嬗变。
高新技术汇聚 蓝色硅谷崛起国际创新长廊
  随着澳柯玛创智谷控规调整编制完成,87万平方米的创新园二期主体封顶,世界500强印孚瑟斯、富士通和海尔无线、京东医药城等62家企业签约入驻创新园一期,海信研发中心一期、海泰新光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一片土地集约、人才集聚、技术密集的创新高地在崂山迅速崛起,展现出了新一轮创业的蓬勃生机。
  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加快“专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基地”为核心的高端产业载体建设,国际创新园二期、通信产业园、生物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新开工科技企业孵化器16.5万平米等项目加快推进。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发展,突出发展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健康服务、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提升制造业方面,崂山区实现海德威压载水、杰生电气、太极计算机等项目主体封顶,海克斯康三期、科尔泰等项目开工建设,启动6个以上投资过千万元技改项目,新增3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海洋生物医药孵化器新引进5家以上高端海洋生物企业,入驻率达到70%以上,联通云计算中心入驻率达到80%以上。着力推动株洲路片区的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创新长廊。推进产业置换、布局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完成张村河生态规划设计和两岸区域用地概念规划,大力建设以科技研发、金融商务、创意设计等为重点的青岛国际创新走廊。围绕发展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在海洋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深化产学研合作,抢占产业制高点,力争海洋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突破6.5亿美元。
科研机构遍布,重大科研项目遍地开花
  北斗导航芯片、电动汽车充电桩、城市智能交通管理、船舶压载水处理装备、超高压电缆绝缘材料、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等一系列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批重要科研项目及机构扎根崂山,使得崂山的科研技术水平增强,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2011年,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落户崂山,研究所二期建设正式启动。从筹建开始计算,7年时间,从验收开始算,将近4年的时间。青岛能源所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方向为,基于生物质为主的可再生资源,以工业生物技术、绿色化工技术和过程工程技术为主,研究开发生物基能源与材料的产品、工艺和技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在资源开发、能源利用、低碳生产和清洁过程等领域的。
  近几年来,像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这样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崂山不在少数,崂山区引导和支持高层次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建设,全区高校3所;国家级科研机构9家、省属科研机构2家;高校、科研机构总数均占全市40%以上。全区拥有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市50%,省部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37家和17家,占全市48.5%和33%。通过建立企业项目信息库、院所科研项目库、高端人才团队和专家库,汇集各方合作需求,搭建合作桥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崂山区以国家级科研机构、重大产业项目为载体,集聚各类海洋专业人才4000多人,占全市的80%,引进培育“海洋糖生物工程”研发团队等几十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并以立项方式持续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崂山区两院院士14人(占全市50%)、外聘院士14人(占全市35%);中组部“千人计划”18人、中组部“万人计划”7人(占全市6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5人(占全市39%)、“泰山学者”35人,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8人,省市级院士工作站达到4家,数量居各区市首位。
创新协调机制,崂山为大项目保驾护航
  为推进大项目快速健康发展,崂山区创新协调、保障机制,推进工作方式,创建“四个一”项目责任制,建立启用崂山区招商引资与投资促进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多项措施为大项目保驾护航。
  为推进大项目又快又好发展,崂山区全面梳理项目审批的必要件、缓交件,精简手续,改善流程。对社会投资项目,在原有审批提速的基础上,再次对20项审批时限进行压缩,取消中间签字环节12处,提速68天;主动取消了城建档案调阅费和咨询费2项合规收费;对招标申请、施工许可等8大项33个审批环节进行容缺受理。对财力投资项目,全面梳理102项工作流程,提高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等多项审批事项的工作效率,推进项目竣工与审计同步结束;建立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目标、质量、速度全面提速增效。
  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建立了每个项目一位区级领导、一个部门、一个街道、一名督导联络员全程跟进的“四个一”项目责任制,将全区重点项目分包到区级领导、责任街道、责任单位进行重点推进。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启用崂山区招商引资与投资促进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集土地资源、楼宇资源、招商项目、重点项目、职能审批、统计分析、监督考核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信息及时、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为加快崂山路一期建设,建立项目指挥部,确立各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模式,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2014年,总投资1200亿元的150余个市、区重点项目汇聚崂山,以金融总部类、民生保障类、高端产业类项目为重点,促进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级重点项目成效显著,38个市级重点项目,已有34个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2014年底开工和竣工的项目达到36个。新开工过亿元项目数量大幅提升,2013年年新开工过亿元项目达到40个、2014年达到32个。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2013年全年完成183.87亿元,增幅超过18%,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首次实现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以上,大项目引领崂山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