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百年前的政商冲突
2015年0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9年前,1906年11月14日,杭州凤山门外,布衣短褂、足登蒲鞋的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总理汤寿潜搓搓手,举起铁锹掘了一抔土,江浙历史上首条民资兴办的铁路沪杭铁路就此破土。
  彼时,外患列强环视、内困财源枯竭的晚清政府,别无选择地打开市场大门,放民间资本涌入。状元公张謇的大生纱厂、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民族资本家首户”的荣氏兄弟的宝兴面粉厂等民营企业遍地开花,给凋敝的经济带来繁荣和希望。
  这些都让汤寿潜胸中豪情激荡,毕竟,他所要进入的,是那个年代的“风口”——高科技项目铁路运输。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汤寿潜都有信心提前一百年实现,实现那间同样在杭州发迹的电商公司深入人心的“江浙沪包邮”。
  只是,汤寿潜没有想到,五年后,沪杭铁路就在一场席卷全国的监管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冲突中风雨飘摇。
  横亘在汤寿潜与铁路间的影子,叫做盛宣怀,大清邮传部部长。
  作为控制政府通信、交通等重要经济领域要害部门的负责人,盛宣怀比汤寿潜更早也更深刻地看到了铁路经济的潜力。同样是1906年投入运营的卢汉铁路,当年客货运输盈利221万元,成为财政极度困难的清政府一大新财源。
  如果说居于市场的汤寿潜想的是借铁路运输的乘数效应激活区域经济,那么,身处庙堂的盛宣怀考虑的却是将“现金奶牛”铁路收归国有,增加财政收入。1911年,盛宣怀发布了一份关于民营铁路调查的《白皮书》,直指铁路民营效率低下、玩忽贪腐,并“约谈”各省民营铁路公司负责人,实施“铁路干线国有”计划,希图通过低价回购民资铁路公司股份,将本以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铁路产业彻底收归国企运营。
  近代史上著名的“保路运动”就此展开,由于与民争利意图过甚,并在同四川铁路公司的股权收购价格谈判中分歧过大,“铁路国有化”终于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对声浪,进而引爆武昌起义,彻底将晚清政府赶下奔驰的时代列车。
  简单回望这场百余年前由铁路引发的政商博弈,这个古老的中国式主题如同挥散不去的雾霭,在每个时代重复上演。如果将邮传部换为眼下身处舆论焦点的市场监管部门和国资金融企业,浙江铁路公司换做同样备受关注的电商巨头或民资银行,我们甚至会发现,其间的冲突焦点与事件关节,历经百余年却几乎别无二致。
  这就像财经作家吴晓波本周对时下政商博弈最新动向的评断:“随着权力分配的重大调整以及新的利益场的出现,新一轮的政商博弈周期似乎又到来了。”
  尽管伴随着损害与不适,这样的调整却是必须的,因为政治权力永远不会缺席每一处关乎国民重大利益的领地,这是权力的天性,直到与利益的“效率边界”稳固下来。
  但不论此间的冲突如何必然与周期性反复,权力在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恪守“助民盈利而不是与民争利”的原则,同市场保持富有弹性且平和均衡的距离,而百年前的那场发生在铁路上的政商博弈,恰是这一原则和距离的注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