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名家——刘敏中
2015年0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敏中集
  刘敏中画像
     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号中庵,绣惠镇西皋村人。他曾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是元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刘敏中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写的许多诗词、散曲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为一代散曲名家。

  翟伯成           
少时卓异不凡,
深得名家赏识

  刘敏中天资聪颖,《元史》本传记载“卓异不凡,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后人所弗逮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圣贤,学问充实渊博,并不是希望知名于天下;建立了丰功伟绩,也从不自我夸耀,这是后人所不及的呀。)小小年纪讲出如此道理深刻的话语,令他的父亲刘景石十分惊奇,也从此使其父对他潜心培养,并专门聘请了当时的名流学者对他进行指导、教育。“乡先生杜仁杰,爱其文亟称之。”
  杜仁杰,元初散曲名家,长清县人,故称为乡先生,是金元鼎革之际与元好问有极好交情的著名文学家。后来的刘敏中无论在人品还是文品方面均受其深刻影响。《元史》本传还记载“敏中尝与同侪各言其志曰:‘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寥寥十四字,虽语不惊人,但却掷地有声,鸿鹄之志寓在其中,可谓青年刘敏中的人生宣言。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喟有加,心潮澎湃。元朝建国伊始,延揽人才,征召著名儒士担任朝廷和地方的官职,刘敏中以其日益彰显的文名被征入朝,授为中书掾从此,他步入元代政坛。
任监察御史,
怒劾丞相桑哥

  至元十一年,刘敏中由中书掾擢升为兵部主事,拜为监察御史。此时正值蒙古贵族桑哥把持朝政,刘敏中却敢于顶风直上,刚正不阿地同弄权朝中的蒙古贵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不但弹劾了桑哥的奸邪,而且拒不屈服,不惜辞官还乡,表现了大义凛然、毫无妥协的气节。   
  直到桑哥倒台后,刘敏中才又复起为监察重责的御史台臣,并且以脾性刚烈、直言敢谏而著称于朝。此外,《元史》记载的另一件事也颇能反映他的为人。在刘敏中任御史台都事时,他的同僚王约因为言语得罪了权贵被罢官,刘敏中于是闭门称病。有台臣请他出来主事时,他说:“假使王约无罪而遭弹劾,那我当然不能出来主事;假使王约确实有罪,那我和他既是同僚又是好友,却不能劝阻他,我也有罪。”寥寥数语,表现了他耿直、率真的性格。后来,元世祖赦免了王约。
  不久之后,刘敏中出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迁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大德七年,刘敏中又被诏遣为宣抚使巡行诸道。在他出使辽东、山北诸郡时,对贪官污吏进行了彻底的整治,“守令恃贵幸暴横者,一绳以法。”同时,他又对黎民百姓关怀备至,“锦州雨水为灾,辄发廪赈之。”大德九年,刘敏中又被召为集贤学士,商议中书省事。此时,针对朝政中存在的弊端,他曾切中时弊地向皇帝上疏陈十事,即:“整朝纲,省庶政,进善良,剔奸蠹,显公道,杜私门,广恩泽,实钞法,严武备,举封赠。”不但事事联系朝政要害,而且条条关乎国计民生,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散曲名家,
开一代“曲风”

  刘敏中的历史功勋,不仅体现于他的仕途政绩,更体现于他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他在散文、散曲、诗、词的创作方面均有极大建树,其中尤以散曲的创作成就最大。可惜的是,他的散曲作品成就虽大,流传下来的却很少。现在仅有《黑漆奴·村居遗兴》二首传世,今录于下: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文。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宜教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
  吾庐却近江鸥住,更几个好事农夫。对青山枕上诗成,一枕沙头风雨。酒旗只隔横塘,自过小桥沽去。尽疏狂不怕人嫌,是我生平喜处。  
  刘敏中词的创作数量较多,《全金元词》共录其作品149首,这在元代十分罕见。刘敏中才华横溢,著述颇丰。他的主要著作有两部:一部是史书《平宋录》,3卷,不甚被人注意;一部是代表其文学水平的《中庵集》,共25卷。两部著作均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庵集》今存永乐大典本。在《中庵集》中,收录了刘敏中的诗、词、文20卷,以及一些反映他的政论、文论的文章。《中庵集》中还收录了一些刘敏中写的碑铭,如《敕赐将作院哈飒不华昭先碑铭》等。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刘敏中的文学造诣。值得一提的是,刘敏中十分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曾在西皋村分建含辉亭、野亭以娱身心。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