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厚棉衣,扭起秧歌来
姜集村消失30年的秧歌队重新组建了
2015年02月0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村民拿着道具扭起秧歌来。
本报记者 梁越 摄
本报记者 梁越 通讯员 曹媛
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曲堤镇姜集村村民为营造新春气氛,又将30年前的秧歌队组建起来。每天18时之后村广场锣鼓震天,200余名村民脱掉棉衣扭起秧歌,既让群众忘记烦恼又锻炼了身体。
外出打工者过多,秧歌队一度解散
近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曲堤镇姜集村,还未到村广场就听到各种乐器的伴奏声。来到广场后发现,昏暗的灯光下,200余名村民聚集在此,手中拿有各种道具,伞、绸子、大叉、小叉。“这是我们前几天刚组建的秧歌队。”姜集村村书记姜龙新说。
谈及姜集村秧歌队的历史时,姜龙新称,30年前村内一直有自己的秧歌队,每到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时,秧歌队都会到各个村子进行巡演,甚至与各个乡镇比赛。村内男女老少深受影响,没有不会扭秧歌的。
“可是后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秧歌队的主力少了一大半。”姜集村村主任姜振全说,村民的兴致也大减,原有的热闹劲也消失了,最后秧歌队解散了。随后,逢年过节时,村民们则养成在家看电视的习惯。
广场舞跟不上,村里重组秧歌队
2012年村内修建广场后,村民开始跳广场舞。“相比秧歌队,参与人数大大减少。”姜龙新说,加之广场舞歌曲节奏快,年龄稍大的村民根本跟不上节拍,最近便有村民提议能否再恢复当年的扭秧歌。
“这一提议得到大部分村民的赞同,尤其是老年人。”姜振全说,原本40岁以上的村民对秧歌就情有独钟,加之30年未跳仍有再次跳起的欲望。年轻人从未接触过秧歌,对此有种好奇心理,也想尝试一下。最终,秧歌再次扭起来得到大家的认可。
秧歌队重组后,首当其冲的问题则是道具从何而来。“我们这是鼓子秧歌,鼓、棒槌、大叉、小叉、钹、锣鼓、伞这些东西是必须要有的。为此,村民一致同意,集资共同购置这些道具。”姜龙新说。
此外,妇女扮演的“花”还需手舞丝绸。村民集思广益,家中没有丝绸者便将丝巾、毛巾找来。“只要看起来花花绿绿的就行,图的是一种快乐,并非要很正式。”村民刘女士说。
至于秧歌队所需的衣服,姜龙新称过段时间会再通过村民集资购买。“我们现在刚起步,道具不很全,会慢慢地将所有东西准备齐全。过年时到各个村或乡镇表演,更希望参加更高层次的演出。”
晚饭后全家人扭起来
秧歌队组建后,每天18时许,村内广场上便聚集200余名村民,锣鼓声便是召集村民的标志。“锣鼓声一响,男女老少都快步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来不及洗碗。来了之后就脱掉棉衣,加入阵营扭起来。”姜振全说。
到达广场后,不会扭秧歌的年轻人甚至小学生也跟着老年人学习。“我小时候看过老人扭秧歌,感觉比较神奇,这不终于有机会加入秧歌队了。”村民姜振同说,每晚下班吃饱饭后自己就会早早来到广场,跟随老年人学习角色“伞”的舞步,如今学习几天,已学会了基础步伐。
秧歌队的重建调动了姜集村村民健身的积极性,年龄最大者达74岁。“扭起秧歌来,让我找到了年轻时候的感觉,什么烦恼事都忘记了。如今,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67岁老人姜金岁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