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需完善,精神更要慰藉
人大代表畅谈老龄化社会的养老事业发展
2015年0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不断健全的养老体系,让老年人畅享晚年精彩生活。(资料图)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汪泷 

  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事业也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滞后环节。本次两会中,人大代表提出了不少与发展养老事业有关的议案、提案,从养老布局、社会环境,再到从业人员上,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有所乐离不开文化 人大代表、济宁心心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宇
  济宁城区的街心公园、人民公园、快活林这些地方,都有着心心艺术团的身影。他们几乎都是由退休老人组成,唱戏、跳舞,不仅让老年人有地方可去,更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而这些艺术团体的发展壮大,都得益于心心酒业长达十余年的扶持。在韩宇的记忆里,早在2000年时,他的父亲韩法轩见到街边公园里许多老人聚集在一起,虽然没有音响、没有乐器,但却唱的十分热闹,深受触动。“于是父亲决定出资,给这些老人买设备、买乐器、买服装。”韩宇说。
  15年后,心心艺术团在全市已经有19个队伍、近千人的规模,几乎全部都是由退休老人组成。对于父亲的决定,韩宇直言,其实老年人并非酒水企业的消费主体,这样的投入近乎零回报,“但这体现了我们的企业文化,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理应继承本土文化,在社会中多做好事、多行善举。”韩宇说,老年人奋斗了一辈子,让他们老有所乐,是本土企业的一份责任。“唱戏、听戏不仅能认识一帮老伙计,而且还能通过他们弘扬咱济宁本地的戏曲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
  今年,规划占地100余亩的汶上县中医院即将搬迁,除了医院规模得以扩大,医疗资源更加丰厚之外,在医院后面建设的一座大型托老机构也即将投入使用。张茂海说,这将是一座依托汶上本土传统文化而建设的综合型托老机构。
  之所以说其依托本土文化,张茂海解释,该机构在建设中,从设计到管理都将融入本土的传统特色文化,使在这里养老的老人有一定的精神寄托。此外,种植园、养殖园、老年大学等机构一应俱全,让老人在这里不仅可以种种植物,还能上课学习,使他们真正老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乐、有所学。
  张茂海认为,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老人并非累赘,而是一笔财富。“老人来这里养老,我们也可以吸取一些有文化积累的老人的建议。”张茂海说,托老机构建成后,汶上县在“医养结合”方面将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本次人大会上,张茂海提议建设健全居家养老体系,“可以在每个社区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在有老人的家庭安装一键通,老人有何问题只需按下按钮,服务机构就会显示老人的各项信息,相关服务人员便立刻上门服务。”张茂海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养老院的建设负担,而且服务范围更广泛。

养老设施还需更加细化 人大代表、汶上县卫计局局长 张茂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