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说年
期待家能更近些
2015年02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每年春节之前,人们总能在新闻中了解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组成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踏上返乡之路。尽管装备、人数、目的地均不尽相同,他们的目标都是回家过年。
现有的道路运力显然无法满足“摩托车大军”的需求,其实事关铁路公路甚至航空的“春运”一词本身,也验证了这一年一度的“候鸟式迁移”并非正常状态。相比之下,一票难求只是小事,更令人心酸的是,每年的这个时段总会发生一些梦断归乡路的交通事故。
事实证明,哪怕铁路公路已将客运运力发挥到最大,仍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或许问题不在交通承载力上,而是这“回家”的需求本身就是扭曲了的存在。因为在平常的日子里,本该朝夕相处的家人,始终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
归根结底,这种矛盾源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大多数资源、就业机会集中在沿海的大中城市,但相应的城市配套公共服务却容不下劳动者就地安家。就像往返于广东广西之间的摩托车大军,他们在沿海的城市打工,却把老的、小的留在故乡搬不动的家里。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提法改成了城镇化,城乡公共服务强调实现均等化,从中央到地方,也越来越强调劳动力的就地消化。这种转变本身就是对诸多现实问题的回应。
其实人们心里真正期待的,也不是能把路程从几天的摩托之旅变为几小时的高铁飞驰,而是一个与自己打拼之地距离更近的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