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年味越来越浓
2015年0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日,本报小记者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上午在泰山阳光教育中心做福挂件,下午在风车美术捏“小鱼”,小记者们带着亲手制作的物品回家,感觉年味越来越浓了。
系红丝带撒金粉 一笔一画绘“福”
  8日上午,本报小记者到达泰山阳光教育培训中心,他们领到KT板、各色彩笔、红丝带等用品,迫不及待开始动手制作。
  首先,把KT板上贴上黑色的纸条,再贴上双面胶,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色毛线转圈贴在板上。“这个步骤可真难,要不把毛线拉直还真不好贴。”,小记者赵姝娅说着,一步步认真地做。
  把底板处理好后,开始做“福”字。小记者们比着模子,用彩笔绘制出“福”字大致的轮廓,并用各色水彩进行点彩,他们用铅笔的橡皮头蘸着水彩,仔细地涂满整个福字。
  当晾晒好“福”字后,小记者用双面胶把“福”字固定在KT板上,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穿针引线,把红丝带挂到“福”上。
  在老师指导下,一位小记者还做出了“中国结”的穗。历时两个小时,小记者们拎着各自做好的福挂件合影,爸爸妈妈来接时对他们的表现都称赞有加。“只要是宝贝做的,就是最棒的,妈妈真的很喜欢你的作品。”

揉面捏条鱼 送给妈妈
  8日下午,小记者来到风车美术,参加了面塑活动。
  风车美术的老师为小记者们介绍说:“面塑作为我国一种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在岁时节令风俗中面塑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人生各个展现生命意义的仪式中,面塑更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农村多作为一种食品存在,例如枣糕。而在我们现在城市中,面塑更多是成为了一种艺术品。”
  当小记者看到老师展示的寿星老面塑、足球明星面塑,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面塑时,小记者们个个聚精会神,看完后都跃跃欲试想要试做面塑。老师分给小记者们事先准备好的五彩糯米面,小记者们自己动手,取“年年有余”之意,做出的一条条活跃于纸上的精致“小鱼”。小记者们自己动手,老师在旁边指导,让这些带着小记者奇妙想象的“小鱼”,更加活灵活现。
  在制作过程结束后,一名来自御碑楼小学的小记者说:“今天我知道了原来面还有这么多种颜色、面还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小动物,真神奇。我把这个送给妈妈,祝她年年有余。”
  一位家长说,“让孩子参加面塑活动,既让孩子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让孩子知道了很多民俗。这种活动很有意义,以后会让孩子多多参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