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洞天的纬四路百货公司
2015年0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黄伟民
  济南市第一百货公司当年曾是济南的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它的前身为1949年开业的百货公司商埠门市部,1967年1月更名为济南市第一百货公司。因公司位置正好处在经二纬四路交叉口,“纬四路”又是商埠区商业圈的代名词,所以大家都习惯称其为纬四路百货公司,济南市第一百货公司这个大名反而被人淡忘。
  纬四路百货公司是座典型的仿日式建筑,尖顶红砖红瓦,外墙不加任何装饰。楼四四方方高三层,内部结构呈回字形,很有特点。底层是中空的大厅,每层东西南北四个营业大厅互不相通,是由各营业厅门前的木质走廊相连,四个楼梯通道分别设在回字形的四个角上。走廊、楼梯的地板和护栏都是木质,人走在上面咣咣直响。营业期间,顾客走在地板上发出的声响不绝于耳,有些调皮的小孩子还会故意跺着脚走。
  纬四路百货公司曾是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从外观上看在纬四路众多商铺中并不起眼,但是走进里面却另有一番洞天。楼内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自行车、缝纫机等。每天顾客盈门,到了节假日更是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各楼层专营的商品分类合理,几十年来几乎没有改动过:一楼是烟酒糖茶、食品糕点、日用杂货,二楼销售服装鞋帽,三楼是整个商店最为热闹的地方,专卖文体用品、照相器材、电子家电等。
  上世纪六十年代,半导体收音机还没有面世。听广播用的是那种所谓的三个灯、五个灯的电子收音机,外形犹如家用微波炉的加长版,一左一右两个大号喇叭。家庭拥有一台这样的五灯收音机,在当时是生活条件较好的象征。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价廉轻便的半导体收音机开始流行。之后磁带式收录机,黑白、彩色电视机也相继问世。因此,三楼南营业厅销售的许多商品紧跟时代潮流,一直是市民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记得“文革”结束不久,国外磁带手提式收录机大量流入国内。当时称作“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磁带也随之流行。街头巷尾赶时髦的年轻人逐渐增多,他们特意将音响开到最大,或走或骑着车子招摇过市,磁带收录机成为许多喜欢流行歌曲的年轻人追求的目标。纬四路百货公司把握商机,在三楼辟出几节专售收录机的柜台,每当有人前来挑选或者咨询,柜台总被围观的人挤得满满的。因当时生活条件所限,凑热闹的人多,实际买的人少。大家只是出于新鲜和好奇,借机欣赏一下流行音乐,目光中还会透出对购买者的羡慕。
  百货公司每个营业厅都设有收银台,就如现在许多大商场和超市那样。货款结算由收银员来完成,营业员只负责商品介绍。不同之处是,收银台与每个柜台之间都连接着一两根铁丝作为滑道。铁丝滑道高过人的头顶,上面带有一个可以来回滑动的夹子。顾客付款时不必离开柜台,由营业员充当二传手。营业员把开好的发票和货款用夹子夹牢,然后用力顺着铁丝把夹子滑向收银台。收银员摘下钱款结算完毕,再通过铁丝把找回的零钱和发票原路送回。在营业繁忙期间,大厅里传递钱款的夹子刷刷地在顾客的头顶上来回穿梭。那场景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有趣。假设放到现在,手握着一大把百元现钞,无论如何也不敢这样传递的。
  这里也曾是我们的“游乐场”。笔者少年时代,课余时间的家庭作业不多,放学做完作业后基本上就如“放了鸭子”,经常是野不到天黑不回家。我们这些住在纬四路附近的小伙伴们,经常跑到百货公司去捉迷藏。大家楼上楼下疯跑,每次都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后来,纬四路百货公司寻求发展,在附近路南又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四层建筑,将烟酒糖茶、服装鞋帽、纺织品等类商品迁到了新楼。再后来,路北带有历史烙印的老建筑被拆除了,在原址扩建了一座新楼,营业面积扩大许多,装修也豪华了。然而顾客却日渐减少,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到了跨世纪初,纬四路百货公司最终变换门庭,两座姐妹楼也改作它用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