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01版)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财经记者马绍栋:消费环境、商业环境“逼退”优质产品的例子并不少见。笔者在德州见过一家食品馅料企业,年销售额就4个亿,但却主导制定了包括豆沙馅在内的多个食品馅料的行业标准,并且征服了以挑剔闻名的日本人。
  日本一家名为“山崎面包”的品牌,在日本有上万家连锁店。在用了德州这家企业的馅料后,“山崎面包”提出要买100吨样品,又派人到德州“考察研究”。日本人把一箱产品打开,一个粒一个粒地检验合格程度,一箱几万个豆沙粒,就15-20粒有问题,这甚至超出了日本的加工水平。
  然而,就是这样品质优良的产品,老板不做国内市场,因为品质再好也不好卖。该企业用的原料一吨比同行高三四百元,做馅用的糖全是法国进口,这种成本做出来的豆沙馅在国内这种只重价格的环境下是很难打开市场的。
  反观国外市场,对方首先看品质,价格是其次,而且极为讲诚信,只要是好产品、符合标准要求,绝对按期付款。这比国内渠道商各种拖款、压款的行为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合肥三洋李先生:现在国内企业都在讲转型,而能不能转型成功,就在于有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让市场去驱赶企业自我升级。长期以来,国内环境对于企业保护过度,温室里的花朵是没有生命力的。
 
  财经记者马绍栋:临沂一家连续八年专做美国出口的胶合板企业,其产品一度垄断美国各大建材超市,即使行业出口大势不好,仍然保持增长。就他老板的话说“我这厂里出不去的废板,也比国内市场上标价很高所谓的特级板质量好很多,一点异味都没有。”可即便对自己的产品如此自信,他仍然不涉足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环境不行,建材市场可以说天天在打价格战,你费尽心机做一个精品出来,马上就有一堆人群起而模仿,价格比你低,质量比你差,搞的你疲于应付。”

  马悦:我们不希望依靠爱国热情来实现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但也更不愿意看到我们自己人的舆论误导而扼杀中国企业的正常竞争优势发挥。

  财经评论员崔滨:在管理和消费端助力中国制造突围,政府应该保护知识产权,利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舆论应当鼓励创新,教育市场关注新的改善日常生活的供给;消费者则应该破除“国货”不如“洋货”的偏见,宽容中国企业的转型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让中国人不再去日本买马桶盖,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企业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整体工程。
 采写:本报记者 沈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