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历经1400年风雨的莲花洞石窟
千年石窟造像曾被盗走佛头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造像位于山间,曾进行封闭性保护。
  长清莲花洞石窟造像。
  根据文物专家考证,造像为南北朝时期所建,距今约1400年。
  石窟造像栩栩如生。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位于长清区五峰山迎仙峰西侧山崖中的莲花洞石窟造像,早在1992年,就成为了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并被封闭性保护了15年。为此,尽管石窟造像名声在外,但是除了周边村子的人,几乎很少有游客能够一睹其风采。近期,记者专程进行了一次探访。

  莲花洞石窟造像
距今约1400年

  宋代以前,五峰山区域是济南地区一个很重要的佛教道场。这里遗存着一些宋代以前的石刻造像。只是到了宋代以后,道家落户五峰山,这里才逐步变成一处道教圣地。
  当地村民刘先生介绍说,莲花洞石窟造像是东北西南朝向,是依靠山崖凿刻而成的。石窟门洞上的五个大字“圣佛莲花洞”是明代天启年间的。“在洞窟内正面有五尊主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两弟子,窟内周围全崖壁雕满了小佛像,整个造像群很是壮观。”
  根据相关专家的介绍,莲花洞洞窟内体量最大的佛像高2.12米,其后凿有火焰状背光。佛像身着袒右式袈裟,双手相叠,头高悬髻,天庭饱满,面部丰腴,双耳垂肩,五官清秀。整躯造像与灵岩寺隋代的山门建筑北门楣上的人面造型极为相似。 
  大佛像南侧的观世音,躯体上下和谐美观,赤足站在仰覆的莲花之上。另一尊迦叶,双手合十,面目表情凝重,一副老成持重的形象。大佛像北侧的大势至菩萨,那时,其头部已经丢失,还遗留有凿刻的痕迹。而另一尊阿难,身着袒右式袈裟,其面部与右臂已经丢失,是旧的残损痕迹,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破坏的。 
  关于莲花洞石窟造像的雕凿年代,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济南名胜古迹词典》曾有记述:“洞左边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北齐乾明元年(公元560年)的造像题名……” 
  因此专家推测,从石窟的布局、雕凿技法、艺术风格上看,大佛像和南侧两尊造像应该是先行开凿的,为同一工期、同一工匠完成的。而北侧的两尊是后补雕刻的,与南侧造像不是同一个工期。整体判断,这处石窟造像应该是南北朝晚期的作品,距今已经1400多年。 
佛头曾被盗
27天后追回

  在2012年下半年,莲花洞石窟造像的两尊石刻佛头曾经被盗。据了解,丢失佛头的两尊造像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了,十分珍贵。尽管石窟造像已经封闭性保护15年,但是多年来,仍然成为众多盗贼眼中的香饽饽。 
  附近村民介绍,自从洞窟大门在1997年被封堵后,其间发生过多次游客打开洞窟石头门的情况,但随后相关部门都对大门重新进行了修复封堵。因此,这些年来,洞窟里面的石刻造像保存得还算不错,一直没出过事。 
  “长清区还有文物保护队,每天对区里的野外文物进行巡查,但是人手有限,尤其是晚上,更不可能蹲守在山坳中,这就给盗窃野外文物的窃贼提供了可乘之机。” 
  佛头丢失27天后,济南警方经过连续奋战,便将遭窃的两尊有1400多年历史的石刻佛头文物成功追回,并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 
  根据公开报道,2012年,济南历城区、长清区接连发生盗窃佛像文物的案件,警方通过分析了解到,两地案发时间、位置、嫌疑人侵害目标、作案手段特点相似,随即展开并案侦查。济南市公安局立即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由于案发现场位置偏僻,少有村民及他人踏足,案发时间难以确定。 
  后来经过多方走访,专案组民警先后赶赴山东淄博、临沂、潍坊、济宁、菏泽、德州等地,对60余名可疑人员开展摸排工作,经过缜密侦查,最终确定嫌疑人身份,并成功追回丢失文物。 
长清曾启动
四大文物保护工程

  针对五峰山莲花洞佛头被盗一案,长清区相关部门曾经启动了四大文物保护工程,并从人员、交通、资金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辖区内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逐步建立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监测预警平台、安全技术防范标准、文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应对系统,建成全区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体系。 
  据了解,长清区共有10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4处国家级、8处省级、13处市级重点文保单位。长清文保队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在辖区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文保级别不高但属于高风险的文保单位进行巡查。 
  2013年,长清区启动齐长城源头遗址、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莲花洞石窟造像和济北王陵四大文物保护工程。 

长清保存的 石佛造像
  小寺村四方佛
  位于灵岩寺方山后的小寺村,是北魏至唐的寺庙遗址。北魏正光(520年-525年)初,法定禅师由西方来到方山一带,“先建方山之阴曰神宝(初名静默寺),后建方山之阳曰灵岩。”神宝寺自法定禅师创建,至唐武宗灭佛被废弃,再也没有兴起。
  因此,神宝寺与灵岩寺在唐武宗灭佛之前,应该是同步发展。其遗址即现今的小寺村,仅留存神宝寺的四方佛(在两户民居间的墙夹缝中)和《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1965年移于泰安岱庙)。 
  四方佛,又称“四大部舟”,寓意为四艘济世的船普度众生,四方佛现通高130厘米,四佛大小相同,背背相向,坐于莲之上。均袒右肩,形体丰满写实,袈裟衣纹密集,感有薄纱透体,是为“曹衣出水”之风尚,能感知躯体起伏之结构,堪称雕刻手法之绝矣。束腰上下均出叠涩层和仰覆莲花。整个莲座造型庄严古朴,装饰精美华丽,表现出盛唐时期的典型艺术风貌。可惜的是,四方佛均无佛首,不知何时毁没。 
孝里镇石佛堂
  石佛堂位于孝里镇北黄村北约800米利群桥东的小山脚下,四周没有其他建筑,只有孤零零的石佛堂一座。
  传说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临清县的刘文槐,被抓壮丁来长清驻守,家中有老母病危,幼子嗷嗷待哺,军营中的他经常托梦回到家中侍母扶幼。信佛的妻子任月颜,常常祈祷丈夫回家,发誓如愿在丈夫服役处建造佛堂。当佛堂营造到一半时,朝廷有令,撤销黄崖村驻军,挑选精兵重组,开赴甘肃重镇。刘文槐被裁复员,与妻子一起把佛堂建完,双双回家。
  石佛堂坐北朝南,全部用石砌成,单层单间单檐悬山式屋顶。通阔1.80米,进深1.52米,高1.86米。四壁均用厚0.12米的整块石板垒筑,门楣置横梁。室内周壁皆刻佛像,每壁三层,均作壶门式佛龛,苍劲浑厚,不失唐代风范。 
  此外,长清区还有以下7处石佛造像: 
  1、龙兴寺丈九佛造像,位于长清城南陈庄; 
  2、圣佛洞造像,位于长清城东南约15公里处水母山; 
  3、水泉峪石刻造像,位于文昌办事处水泉峪东北的山腰; 
  4、土屋摩崖造像,位于归德镇土屋村东南的石峡处; 
  5、四禅寺证盟功德龛造像,位于张夏镇车箱峪四禅寺北山腰; 
  6、金牛洞造像,位于长清城东北约9公里处; 
  7、璇玑洞造像,位于孝里镇南黄崖村西南山山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