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传统文化,引领资源城市“转型”
邹城创新路径实现“文化突围”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邹城2月12日讯(通讯员 张长青) 作为孟子故里,邹城与曲阜同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但又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发展?邹城市市长谢成海表示,要理性看待与曲阜的竞合关系,儒家思想与邹鲁文化的内涵外延关系,牢固树立孔孟一家、邹鲁一体意识,主动加强沟通对接,以孔孟文化遗产廊道为连接,推动孔孟文化相向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邹城市将文化建设摆在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等重要的位置,着眼长远规划文化旅游“四区六片”发展格局,并在当前重点推进两孟、峄山、九龙山和孟子湖新区综合开发,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两年来新增3A级景区5处,2A级景区7处,A级景区累计达到17处。
  去年6月,来自海内外的70多位知名教授学者汇聚邹城参加“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孟子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承发展、价值影响。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认为,邹鲁不是专指山东这个区域的文化概念,而是重视文教、重视文化传承的文化概念。
  除了统筹文化资源,邹城市还全面统筹海内外学术力量、专业人才和民间智慧,着力构建孟子文化研究传承体系。邹城市整理海内外孟子文献资料,集中推出了《孟子文献集成》、《孟府档案》、《邹城历史街区遗迹与记忆》和邹鲁文化书系等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今年1月,邹鲁研学旅游联盟在邹城成立,这是首个跨界融合文化、旅游和教育的产学研联盟。
  “在传统文化研究的同时,我们将这些成果融入文化共享全过程,使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谢成海介绍,该市不仅开展“孟子故里求剧目”活动,创作了《断机教子》、《孟子湖畔》等文艺精品,而且利用两孟、峄山等文物旅游景区等修学研习基地,开展“孟庙孟府免费进”等惠民活动,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引入招标竞争机制,实现送戏下乡常演常新。

  本报邹城2月12日讯(通讯员 徐志刚) 去年,邹城市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年专利申请1219件,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居济宁市各县市区之首。
  据悉,去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引进济南泉城、青岛发思特、济宁众城等专利事务所,研究推行包保专利申请工作责任制,通过开展企业专利“清零”和“倍增”活动、开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组织专利代办机构定期服务、专利执法专项行动、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企业知识产权贯标、授权专利资助、转化实施企业专利技术成果等多项举措,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企业,提高了邹城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热情日趋高涨,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邹城市拥有国家级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1家,省级知识产权园区1处,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3家。全年组织开展济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18项,且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邹城去年申请 1219件专利
  7日上午,石墙镇前沃村30名“好媳妇”、“好婆婆”、“卫生文明户”、“优秀党员”等各类先进典型受到表彰奖励。这样的评选在前沃村村已经持续了8个年头。
  本报通讯员 姜现鹏 摄
表彰“好婆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