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农信社铺设农村支付建设的“高速路”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农村群众需求在哪里,我们的金融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武城联社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加大电子机具和银行卡的推广力度,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社区建设,实施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致力于铺设农村支付建设“高速路”。
   “一公里”通往 幸福之路
  “有了联社这个助农服务点,在家门口就能办存取款、查询业务,真是太方便了。像我这样上岁数的老头,腿脚不灵便,大冷天的取补贴,要到十多里的镇上,来回一耽搁就是大半天。现在村里装了转账电话,我不用出村就能取了。信用社开到咱家门口啦。”武城县老城镇祝官屯村王增勇大爷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自武城联社实施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以来,提出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的目标,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小额取现、转账汇款、账户查询等金融基础业务,打通现代化支付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顺利实现目标,该联社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有服务需求的社区及行政村,依托村两委、特约商户、超市、农资店等有条件的场所,设立惠农服务点,布设ATM、POS、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机具。
  “借助联社点多面广的优势,依托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的功能,大力开办农村各项代理业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输血脉络’,提升了金融服务辐射范围,有效满足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该联社负责人李友山说。
  据统计,武城联社在2011年就已实现了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目前,全县共设立助农服务点44个,累计办理查询、存取款、转账汇款、支农补贴发放等各类业务150万笔。
   “指尖银行”飞 入寻常百姓家
  地处鲁西北平原的武城县,光照充足,粮食种植历史久远,品质优良,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每年的九、十月份是棉花收购旺季,在棉花收购市场到处一片车水马龙,却有一番场景让人不得不捏了一把汗。众多收购商都是携带大量现金频繁往返于银行与市场之间,农户再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这一来一去费时费力,更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柜面服务压力。
  为让农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武城联社组成市场调研组,通过走企业、走商户、进农户,到田间地头广泛了解农民到底想什么、盼什么,真正需要联社怎么做、做什么。在全面深入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并通过反复论证,联社开展“银行卡、电子产品一体化营销”,切实解决农民手中银行卡种类繁多、情况复杂的实际需求。
  网络支付、手机支付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武城县鲁权屯镇村民刘立国兴奋地说:“这个手机支付真是太好了!自从我开通了手机银行,转账汇款、交话费、水电费,这些事动动手指头就能办,真是方便,儿子还教我用网银上网买东西,咱也赶赶时髦!”
  如今,“指尖银行”已遍布武城。全县联社网银用户20124户,发生业务12.29万笔,金额12.34亿元,手机银行用户16787户,发生业务18550笔,金额5609万元,真正给农民带来了便利、带来了效益。 (苑先一 孙灵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