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上的老物件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刘涛
日照大集,是日照最有名气的大集,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日照大集原在日照北路以西,后因规模太大严重影响日照北路的交通和城市用地等原因,于2007年7月开始搬往日照街道屯沟村。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集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占据的地位已经渐渐被超市商场等现代化卖场取代,现在赶大集已经成为一些市民怀旧与找新奇的一种方式。2月7日,记者来到日照大集,临近春节赶大集的市民比往常多了许多,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这里记者还真找到了一些老物件。同时修拉锁,编箩筐,卖簸箕,大口锅,这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物件已经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
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旧时,春联往往是文化人手书为主,现如今印刷设计精美的春联虽然少了些传统,但人们新年祈福,装点节日气氛的传统还在。
修拉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拉锁属于衣物上的奢侈品,手巧的农村妇女农闲时在家自己做衣服,然后拿到大集上让拉锁匠给缝上拉锁。现如今,前来光顾的客户主要是修理或者更换价值较高衣物上的损坏拉锁。
簸箕:主要用藤条编制,因为纹理像手指的指纹而得名,其功能主要是用来扬米去糠,在农村常见,由于其形状精美,现如今簸箕已经成为一种彰显民俗文化的符号,作为家庭装饰品的身份出现。按照大小,一个簸箕的价格也身价倍增到40-100元不等。
架筐:用棉槐的枝条编制成的一种筐,旧时候常出现田间地头用来装农产品,由于原材料取材容易,编造简单,曾经家家户户都能编,编好后通常会拿到大集上卖掉。现如今,这种物件已经很难见到,掌握这种手艺艺人年龄基本在70岁以上。
农历逢一、逢六
青岛路滩西、高兴、潮河、青岛路刘家楼、竖旗
逢二、逢七
三庄、巨峰、厉家庄子、两城、奎山付疃、金家沟、虎山
逢三、逢八
秦楼、后村、黄墩、南湖、安东卫、奎山大石场、涛雒高旺
逢四、逢九
陈疃、奎山刘家寨、河山、碑廓、山海天张家台、将帅沟
逢五、逢十
日照、涛雒、西湖、五莲街头、学苑路荷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