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宰杨巍隐居桃花岭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巍画像。
   杨巍简介:
  《周礼》“六官”中有“天官”一职,其职务类似后世的礼部、吏部,所以后世的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也称之为“天官”。明代中期,滨州无棣就出过一位“杨天官”。“杨天官”名叫杨巍,字伯谦,号二山,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杨巍从官期间四次上书请返故里。杨巍退隐后,荒岭辟园,广植桃木,醉吟诗赋,奉母天年。今无棣县桃花岭村位于无棣县城以北,相传正是杨巍的休养生息所在的世外桃源。
  本报记者 杜雅楠
   桃花不知何处去
 后人依旧笑春风

  “余家离县城北一里许,有土岭高可丈余……岭在海边斥卤之地……岭之南北,余有薄田百亩,性宜植桃、榆、柳、桑、枣,余最爱桃,植之尤多,好事者因呼桃花岭云。”——明·杨巍·《桃花岭诗集》·序
  沿无棣县城向北不足一公里,便到了无棣镇桃花岭村。史书记载,桃花岭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初为明朝名臣杨巍别墅。因其临近古防洪大堤,堤上种植桃树,故取村名为桃花岭。村子的入口扎在密密麻麻的沿街楼中,周围全是商铺,村头没有牌坊也没有碑,沿着村口向里走,村里一位老人介绍,此处正是桃花岭。
  史书中记载的桃花岭是杨巍辞官返乡后远离勾心斗角、修身养性、生活娱乐的世外桃源。据说,杨巍回到桃花岭后,在这里广植桃树,春日桃花盛开,孝顺的杨巍经常将母亲接到花园中共赏美景。
  400年前的桃花岭,不仅是杨巍修心养性的世外桃源,也是他与文朋诗友吟诗作赋的洞天福地。杨巍曾在诗中写道:“杨公有别业,筑傍桃花岭。年年二三月,花开足千倾。公昔奉母归,来此时定省。白发借桃花,斑衣对花影。”明代诗人陈道基也曾在诗中这样描写桃花岭:“举头四望尽桃花,锦云一片春凝住。树树花开花正浓,晨起看来自不同。月花未收露显湿,朵朵含笑领香风。须臾日上中天丽,纷纷蜂蝶贪香腻。极目霞艳欲烧宝,暖气蒸人眼似醉。日之夕矣兴转幽,花间独坐发清讴。霏微新雨密如织,倏然染就胭脂色。多少深红映浅红,总是春风齐著力。”
  而如今的桃花岭,已经不见当年姹紫嫣红的美景,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瓦房和交错的水泥路。正是冬天,村里零散栽种的枣树、杏树叶子已经掉光,偶有几个悠闲的老人在自家门前里惬意地逗逗小狗、收拾庭院。
  唯有村里一条贯穿南北的公路两旁,是一片方圆几十米的苇子壕,大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这片苇子壕低出村里路面2、3米,仍能看出桃花岭“土岭高可丈余”的痕迹。村里的老人介绍,过去方圆几里地都是苇子,桃花岭在这其中尤其突兀,如今桃花岭周围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盖起了成片的居民楼,大片的苇子地都被开发去了。
 桃花岭中少杨姓
 五百米外祭天官

  在桃花岭中见到的老人叫段秀清,今年已经86岁高龄。段秀清回忆,自己小时候就听大人讲过很多杨天官的传说:相传杨巍小时候上学就经过村前的小路,路上有一个土地庙,土地爷爷呈半蹲状守在门口,一日天还没亮,杨天官上学路过土地庙,土地爷爷见到杨天官突然就站起来了,把年幼的杨天官吓了一跳。气愤的小杨巍指着土地爷爷说“突然站起来吓我一跳,以后别站起来了,就蹲在那儿吧!”自此土地爷爷再也没站起来过。
  段秀清说:“这都是小时候听到的传说,但是土地爷爷和土地庙确实是存在的,就在苇子壕北边,我小时候还见过那个土地爷爷,是木头的,半蹲在那儿。旁边还有一个仙皇庙,听说就是祭奠杨天官的,只不过50年代都拆掉了。”段秀清介绍,现在村里最多的就是段、李两个姓,姓杨的已经很少了。史料记载,桃花岭是杨巍的第一处别墅,而在桃花岭向北一里外的杨三里村,相传才是杨巍真正的故乡。
  驱车不到5分钟,记者便来到了杨三里。村里的退休老教师杨洪恩从小在村里长大,退休后又回到村子里颐养天年,他告诉记者,杨巍的确是生在杨三里。杨洪恩介绍,“杨三里”原叫“商一里”,因离古时烽台一里远而得名。后来因为村里出了“杨天官”,距县城三里远而改名“杨三里”。
  在杨三里,更是盛传着无数杨天官的传说。相传,一年夏天,杨巍回家省亲,穿着便装闲游,刚出北关,见一汉子推着一车红盆子上坡,拱了几次都没上去,累得大汗直流,便向杨巍求助。杨巍见汉子可怜,顺手把汉子拽上了坡。汉子放下车,拿了一个盆子要送给杨巍,杨巍心中暗笑:我家里玉器成堆,哪里稀罕这土玩意。可一看汉子这实诚劲,便说“我家不缺这个,你快拿去卖吧,如果有事就到北关找我,那最大最高的门楼就是我家的。”说完转身要走。“哎大哥,我头一回来这做买卖,还不知道盆市在哪儿呢!”杨巍一愣,他哪里知道盆市在何处,但说不知道吧,又怕汉子笑话,顺口说:“在衙门前。”
  汉子来到县衙门前摆好了摊子,县太爷见到便命衙役把盆子砸了个稀碎。汉子心里生气,立刻到北关找人算账去。汉子来到天官府门前,家丁不让进门,正与家丁争吵时,北回府的杨巍碰见,立刻喝退了家丁。汉子一见杨巍就哭开了,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杨巍听罢火冒三丈,领着汉子直奔县衙。县太爷闻讯来到大堂,一见天官发怒立刻跪倒在地口里喊着“天官大人”连磕三个响头。买盆汉子一听才知道:原来我这大哥就是杨天官啊,怪不得如此气盛。县太爷闻听卖盆的汉子是杨天官的兄弟,马上跪地求饶,口口声声说要赔,并命人取来一百两银子给了汉子。一车盆子换了一百两银子,汉子心里乐开了花。天官起身欲走,突然回头对吓变了脸色的县太爷说:“以后你这衙门前就是卖盆的市面!”县太爷连忙点头答应。
  从此,无棣的盆市便在衙门前立下了,经过清代、近代,直到解放后市场调整,才把盆市迁到商场里。
  如今的杨三里村有杨、赵两大姓氏,杨洪恩说:“相传当年杨巍府中的管家姓赵,后来就在此世代相传了。”
 河边不见天官墓
 天官孝善传古今

  杨洪恩介绍,杨巍为官期间曾为照顾年迈的母亲四次辞官,最后一次辞官74岁。杨巍返乡后就住在桃花岭的别墅中。杨巍孝顺,在桃花岭居住期间还经常把老母接到自己的别墅中,用马车拉着母亲在园中欣赏美景,颐养天年。杨巍孝敬母亲的故事在村里一直传为佳话。
  杨巍的善良也有不少故事。明万历年间,杨巍从朝里回家探亲,路过前阎家村,乔装私访,到一贫寒人家。天官在此用餐,主人家虽是粗茶淡饭,却对其待之如宾。天官感动于主家的真诚,也对他们的贫穷很是怜悯,临别时告诉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并认该户一女子为义女,邀她去家中做客。
  约定日期快到了,但该女子家贫如洗,无以馈赠。幸好村边周围的盐碱地上长有小枣树和黄蓿菜,黄蓿菜成熟的种子是银白色,当地群众称“银子”,即“仁子”,营养丰富,贫苦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可以此菜的果实和叶子度日。该女子只好忙着把黄蓿菜种子洗净晒干,磨成白色的面子,拌上金丝小枣金黄的枣瓤和赭红的枣皮,蒸了一锅颜色较丰富的窝头,步行数日,背到了京城。这天适值天官生日,文武官员早已入席就座,准备开宴,差役领着女子进来了,她把白红黄三色相间的窝头奉献于义父。天官令官员们品尝,“吾女为父祝寿,礼品乃‘银子’所制,请诸位食之,有何感受!”大家尝后齐声赞曰:“色香味俱佳,高贵,难得!”众官员立即对女子开赏银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这位姑娘将义父及百官所送银两带回家乡,用来接济乡里。村民为纪念此事,也感念杨天官的善良,就将村名“前阎家”更名为“杨姑娘”,至今杨姑娘的传说还被后人津津乐道。
  史料记载,杨巍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病逝,享年92岁。“杨巍的墓就在村后的幸福河边。”杨洪恩介绍,当年的杨巍墓很大,杨巍的父亲、兄弟皆葬于此。墓群里筑满了石马、石羊、石人等,“杨巍为官清廉,也是朝中重臣,他的墓气势上虽远不比秦始皇,但在当时来说,也是很有排场的。”据说村里一位杨姓老人曾经就为杨家坟守墓多年。58年杨巍墓被毁,由于坟产不充工,身为杨家后代的他将一块杨巍弟弟的碑文收藏起来作为纪念,外人难得一见。
  根据杨洪恩所指的方向,记者来到幸福河畔杨巍墓的旧址,如今在快节奏的变化中,当年杨家墓群的位置已经建起了新楼,被一家家具城所代替,或许只有流淌的黄河水还曾记得这位身经百战、善良孝顺的明朝重臣。
  据了解,杨家目前已经传承到二十几世,有人说杨巍的后人有一部分迁到了无棣大山街,并有杨巍的官服等遗物,也有说杨巍的子孙有一部分在杨巍从官期间随父亲迁到了山西,关于杨巍的种种,还需要后人继续考证。
  杨巍17岁考取县学生员,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及第。
  杨巍中进士后先在户部见习,后授常州府武进县任知县。三年任满,考绩最佳,经巡抚连章举荐,内调兵科给事中。多次奏疏被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采纳,为此,首辅严嵩对他十分忌恨,遂援例将他调出,任山西按察使司驿传道佥事,转代理雁门兵备道,镇守平型关;升口北道参议官,驻防宣府西路的左卫。秋防期至,他与副将马芳计议,利用敌军麻痹心理,设伏洗马林堡,先发制人。果然有400余骑越境入侵。明军伏弩齐发,射杀敌首领2名,斩首53级,夺获马匹200余,明军声威大震。杨魏因此受到皇帝的嘉奖。敌军大举侵犯蔚州时,杨巍被派协助筹措军饷,经巡抚批准,他亲自携带白银3000两到渡口堡犒师,保证了边防的安全,再次受世宗皇帝嘉奖。任期届满,考绩又最佳,遂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防守阳和县。
  杨巍在阳和,精选士卒,申明号令,修葺城堡,整修战具,严加防守。有一次敌军万余骑从柳沟入侵,见阳和境内无隙可乘,随即退去。由于他屡建大功,嘉靖皇帝特发内旨,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在宣府,他以守为战,竭力巩固京师的西北边防。蒙古兵由古北口入犯,京师戒严。杨巍接获警报,立即与宣大总督统兵入卫,兵至南口,奉旨回本镇抄袭敌人后路。于是提兵出击,直捣敌军老巢,斩首100余级,进犯京师之敌不战而退。杨巍以直捣敌巢功,进俸两级。他从此成为明政府倚重的右臂长城。老母年外多病,恳求回乡赡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杨巍奉召回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履任之初,他先把花马池战役中损失的6000名戍卒补充齐备,又募兵3000人屯垦黄河北岸,以增强那里的防御能力。是年10月,瓦刺酋长俺答率兵入侵,攻陷石州,三晋告急。廷议非杨巍不能解救危机。于是晋升他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杨巍抵山西,轻装简从,巡视边防,修筑长城及边境城堡,筑墩台,派守军,使敌军不敢犯边,再次得到隆庆皇帝(1567—1572年在位)的奖赏。抚晋期间,他体察晋民疾苦,以节省开支、恢复民力为急务,裁减驿传银6万两,岁发盐引银1万两,奏革民兵银3万两,共计减轻晋民负担银10万两,使三晋民力逐步复苏。又谕令宁乡大盗李九经遣散,使山西境内更加安定。期满考核政绩为督抚之冠。由于母亲年近九旬,他再次申请回归乡里。
  万历皇帝即位(1573年),召杨巍回京,升授兵部右侍郎。翌年转吏部,不久升任左职。此时朝内发生了江南少年王大辰闯入宫禁的事件,案件交杨巍审理。宰辅张居正授意以刺客罪中伤大学士高拱。杨巍不从,经审理以盗窃内府财物罪判处王大辰死刑,既保全了国家颜面,又避免了株连无辜。事后他第三次上疏,请返故里。
  万历十年(1582年),杨巍第三次奉召入京,出任南京户部尚书。翌年晋京朝见皇帝,被授资政大夫衔。三个月之后改任北京工部尚书。任内成功地阻止了神宗皇帝修造离宫的计划,并参与万历皇帝(1573—1619年在位)的玄宫(“定陵”)的选址,不久被调至户部,又转吏部,均任尚书,在职7年,两次考核,均以公正宽恕见称。当时权归内阁,六部无权,,杨巍又已年老,遇事多听从宰辅申时行指挥,声誉渐损。万历十七年(1589年)后,万历皇帝倦于听政,他率群臣多次劝谏无效,于是毅然连上奏章恳求退休,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获准,时年74岁。“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
  杨巍90岁时,万历皇帝特派员慰问。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病逝于故里,享年92岁,追赠少保。《明史》卷二二五有传,称“巍素厉清操,性长厚,有时望”“扬历中外,甚有声”。杨巍工诗,著有《梦山存家诗稿》8卷,被录入《四库全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