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马桶圈”下的妄自菲薄
2015年03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马桶圈又一次险些上了头条。事情起源于有赴日游客发现,从日本商场买回的日本品牌马桶圈,居然是“中国制造”的。这看似不起眼的标记恐怕要让越洋的购买者失望了,费了半天劲、花了不少钱,却只是做了一回搬运工。
按理说,知名洋品牌在国内大多有售,非要到异域他乡千里迢迢往回带,实际上蕴含着这些游客对外国人生活质量的向往,以及对外国人选购商品能力的信任。所以,海淘也好,代购也罢,商品在哪生产的并不重要,因为这些消费者最看重的往往是“原汁原味”——换句话说,人家用啥咱用啥。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排浪式消费”,说的就是类似的消费行为,而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模仿、随众。从改革开放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再到今天的日本马桶圈,都属于这个类型。只不过去国外扫货,是把外国人当做模仿的对象,它挑动了很多人渴望民族工业崛起的焦急心情,才让这种现象受到了超出一般的关注。
事实上,“马桶圈或电饭煲哪国强”这个问题,根本无法概括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回想诺基亚手机风靡的时候,有谁会认为芬兰站在了世界制造业的顶端?国外企业的优点当然是值得学习的,但虚心过了头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想想远销欧洲的中国高铁,再想想引发国外媒体猜测的华为,哪个不比马桶圈更有科技含量?
即便单纯来看马桶圈的问题,也同样不能反映中国制造业的落后,因为决定目前国产马桶圈水平的主要因素,还是国内主要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都说日本马桶圈抢手、断货,但仔细看看我们身边,恐怕找不出多少人在用吧,甚至有相当大比例的家庭,马桶边上连插座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哪家国内企业会冒着“生命危险”把精力放到研发、生产电动马桶圈上呢?
所以说,不是我们的制造业落后,而是在消费心理、消费能力等诸多方面,起步晚、起点低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值得思考,却没有理由灰心丧气。客观地看待这样的差距,而不是妄自菲薄,才是正确的态度。更何况,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人通过海淘、代购等把目光瞄向了外国人的日用品,这就说明赶超有了效果,差距已经缩小到触手可及的程度。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是,与日本马桶圈等相关的海外扫货行为,很可能影响到国内消费者的心理,进而影响到国人对中国制造的看法。这是值得重视的风险。有远见的中国企业该有所行动了,至少在研发上别落在消费需求的后面;政府也当有所作为,为企业转型创新提供更多的扶持。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才能助推中国制造业更好地应对消费水平升级,避免妄自菲薄的消费心理卷土重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