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都去哪儿了
2015年03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今天的学生过早地失去了面向未知世界的想象。他们大多生活在一个被安排的世界里,一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世界里,大多也就失去了对最为切己相关的“命运”(即问题)的好奇感。“问题”是一个人的命运,也会是一个国家的国运。对“问题”的不竭探索造成薪火相传的精神,而失去面向“问题”存在的勇气就是所谓的暮气,它表现在只关心直接的、眼前的利益。满眼所及,均皆如此。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暮气深重表现在唯成绩至上;在大学里,学生的暮气表现在唯“钱途无限”为其职业追求。好学生都去哪儿了,实则是理想的激情都去哪儿了。
本文所谓的好学生并非指高考出色的“考生”,而是指大学里面以探索问题为志向的学生。如果只是学生丧失了理想的激情,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理想的激情的校园里面,还有可能实现“肖申克的救赎”。可怕的是大学也在失去“唯学问”为是非的理想的激情。当大学为各种评审制度钳制的时候,大学的激情就已经被削弱;当各种规章制度变成教师们搔断白发都不得其解的难题时,大学的激情在教师身上也就被削弱;当学生仅为绩点学习时,大学作为象牙塔就已经轰然倒塌。面向学问的激情是大学精神的根源;大学之谓象牙塔,即在于此。
“好”大学必是愚拙的,这样的大学必有不动心的淡定。也唯有这样的大学,才能造成教师的不动心和一群不动心的学生;一群不以机巧为学问的教师,才能养成一群不以取巧为悦感的学生。这样的不动心,才能真正养成精神传统。精神传统乃是保守的东西,一个开放社会恰恰需要至为保守的精神,就是对于道义、自由、公正、友善和慷慨等等德性的看护和坚守,就是对于宏大理念的信任,也是对天将降大任于己身的理想的坚持。好学生都去哪儿了?当大学念念于就业率,念念于校友富豪榜及捐赠数额时,肖申克监狱中“安迪”的理想的激情就不再有丝毫的光芒。
(转自《南方周末》,作者章雪富,有删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