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家堂
2015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墨未浓

  老家的门槛前年年都有一条挡门棍,等到初二过午鞭炮声声送走了家堂,那门前的棍子也被拿走了。水缸里的水还剩下不到一舀子,这时候是可以挑起扁担去东边河滩上的老井里担水了。
  老家里有一口压水井,是苦水,只能用做洗洗刷刷,不能饮用。年年大年三十迎家堂前要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担满水,以备初一初二饮用,迎家堂到送家堂这两天是不能动扁担去挑水的。
  有一次我家的水缸喝光了水,到初二送家堂还有一天,也不能就这样渴着,奶奶就让我拿了一刀黄表纸,到井上烧了,念叨上两句,大意是祈求原谅,便挑了一担水救急。
  奶奶在去年中秋节前离开了我们,过年的风俗却没有变化,在供奉家堂的折子上添上了奶奶的位置,今年我一定把老家的水缸都挑满了水……
  奶奶在的时候每逢过年都要糊上几个“元宝”。所谓“元宝”是用硬纸盒做内里,表面用黄表纸糊了,最外一层奶奶总喜欢用香烟盒的锡纸做装裱,明晃晃的,很像“元宝”的样子。奶奶做这项工作是认真的,平时看到别人用的香烟盒子就把锡纸取下来,临到年底便攒了厚厚的一沓。奶奶不厌其烦地把锡纸糊在“元宝”的外层,乐呵呵地端详着自己的杰作……
  元宝要挂在一间闲屋里,就像干瘪的辣椒串,用绳子穿了,很好看。
  年三十的头午做好了年饭,把迎家堂的轴子挂在堂屋的正中,在前面的桌子上摆上已经故去的老人的牌位,父亲总是戴上老花镜在牌位上写上前辈的名字。有时候忘记了第几世老前辈的名字就问奶奶,奶奶总是很清晰地记着老人们的名字。现在奶奶去了,不知道父亲是否还记得清他们的名字。
  不过家堂还是要迎的。在每一个牌位的前面要工整地竖上筷子,筷子的前面要摆上丰盛的酒菜,再前面是香炉子。到了时辰我们兄弟三个就挑上长长的一挂鞭炮,去大门外用手画个半圆,烧了黄表纸,把白酒倒在纸上,噼里啪啦鞭炮一响,就算把家堂迎了家去,然后就把家里的每一道门前放了挡门棍,是怕家堂悄悄地走了。从这一刻开始,农家的年就开始了。
  除夕十二点开始,是要放鞭炮的,素馅的包子下了锅,里面还有的包了硬币。我有好几次把水饺咬得咯嘣咯嘣直响,差一点没把大牙硌掉,奶奶说我有福气。
  这时奶奶的元宝派上了用场,在天井的天地棚子前烧了奶奶糊制的元宝,点上香,还要把刚熟的素馅水饺供奉上三碗——奶奶做这一切都是很庄重的,我们也都很严肃,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吧。最后要叩三个头就开始吃除夕饺子了。
  大年初二的下午吃完了饭就要去送家堂了。同姓的家族有很多都联合起来送,这样显得家族旺,也很有气势。把轴子从墙上拿下来,把挡门棍都拿了,收拾了供奉的牌位,好让老祖宗出来门。
  一家老小到大门外一个比较宽敞的去处,把黄表纸放在画好的半圆里,奶奶嘴里念叨着一些祝福的话,烧着了纸,燃着了鞭炮,年就在我们的目光中随着家堂走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