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保障网”,增强“获得感”
2015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实惠不仅要“数”得着,还得有“获得感”。“获得感”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比如,简政放权持续给力,扶持创业的举措实实在在;“史上最严”环保法开始实施,对污染零容忍;新农合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算开始试点,新农合标准总体提高,全民医保就在眼前;再比如,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发展中西部铁路,加大保障房供应等,既能拉动经济增长,也能改善民生。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人民的获得感是非常诚朴的。只要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个稳定的环境好做生意,喝着干净的水,呼吸着干净的空气。就是这么简单!”
  “获得感”就像一杆标尺,衡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衡量着改革举措的成效,也衡量着政府的种种努力。实践证明,想要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就得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改革的导向和动力,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就得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者、参与者、受益者。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们有理由期盼,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摘自《经济日报》,作者陈学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