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全国政协委员在高铁上热议提案。
本报特派记者 孟敏 摄
本报特派记者 孟敏 3月2日发自北京
2日14时11分,G190次准时驶出济南站。住鲁全国政协委员们将去参加即将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火车刚刚开动,围绕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等问题,委员们便开起了“高铁会议”。
韩圣浩、解士杰、陈德展、王树理、杨文、高培芬六位委员围坐在一起。在山大教授解士杰看来,现状是不少高校的学生热衷于社会实习,轻视学校专业课教育。权衡之下,为了保证通过率,学校的专业课考试越来越容易。解士杰认为,社会标准和高校标准有矛盾时,应该是高校引导社会,而不是学校向社会投降。
山师教授陈德展敏锐地意识到,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后,社会上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不能呆在宝塔尖,要更强调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其实,宝塔尖是指少数人接受教育,这和专业基础不是一个概念。当今综合性大学需要强调基础性,职业教育则应强调实践性。
接着这个话题,山大副校长韩圣浩结合高考改革谈到,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试点,有两大特点,一是要按专业报名,而不是按学校报名。二是不分一本二本线,一个学院内,不同专业的高考分数线也可能差100分。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不断点头,“高校首先应该定位,是研究型学校,还是应用型学校。”
关心教育的委员们特意坐到一起,形成了一份高校教育改革的联合提案——《关于加强大学生研究生专业基础教育的建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