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四蟹灯”
2015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倩
  赏花灯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项目,扶老携幼,举家出门,璀璨的灯火好似宏大的背景,迤逦出美轮美奂的鲜活画卷。在泉城济南,除了趵突泉花灯会,街头巷尾、社区里弄的花灯同样精彩,在我记忆深处,堤口庄“四蟹灯”的表演最让人玩味。
  我上初中是在29中学,和堤口庄相邻,学校里有很多穆斯林同学,每年寒假开学的时候(正月十五前后),穆斯林同学和堤口庄的村民便组织起来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上表演“四蟹灯”,引来很多人围观,热闹非凡。表演的道具并不繁杂,四个人分别扮成鱼、虾、蚌、青皮,造型各有特色,他们舞起来栩栩如生,或灵动活泼,或穿梭不歇,或激烈争斗……中间穿插着舞龙、秧歌,让喜庆氛围变得更加浓重,穆斯林同学身手不凡更令人钦佩。
  本以为这是穆斯林群众即兴自编自演的,后来从穆斯林同学那里了解到,“四蟹灯”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我向一位穆斯林老人请教过,他告诉我,“四蟹灯”是用四种动物做造型花灯,象征鱼肥水美、五谷丰登。过去都是在晚上带灯表演,灯内装有蜡烛,所以表演者必须拥有厚实的武术功底,才能保证蜡烛不会熄灭,后来改为白天表演,对表演者的要求就不那么高了。
  旧时的堤口庄向北是黄河,地势低洼不说,雨水得不到排泄,黄河水泛滥的时候,堤口庄以北会形成一片水湾,因此也叫“堤口洼”,周围的村民都靠捕鱼捉虾维持生活。然而,到了冬季农闲时,村民们会模拟捕鱼捉虾的场景,“四蟹灯”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每年一进腊月,当地村民便开始排练,往往演到二月初二才结束,解放后“四蟹灯”还曾作为迎接苏联飞行员的表演节目。
  “四蟹灯”表演一度失传,后来在村民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下,“四蟹灯”表演队伍再次恢复。那年春节,我有幸观赏了“四蟹灯”表演,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表演开始,舞龙的两个人打头阵,左右腾挪,上下翻滚,恍若“一夜鱼龙舞”,算是引子;紧接着,彩船隆重登场,“渔娘”坐在船里,“渔夫”在她旁边,两人在芦苇丛中嬉闹,小船搁浅了,“渔夫”赶忙下船,在水中拼命推拉小船,他又向水中遍撒鱼食。鱼食撒下后,“四蟹”先后登场,鱼和虾争先恐后抢食吃,渔夫见状,想撒网把它们逮住,可鱼和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之大吉,“渔夫”悻悻地扑了个空。随后,大蚌出场了,它带着小蚌优哉游哉地玩耍,“渔夫”用诱饵吸引小蚌,逮了个正着。可大蚌毫不示弱,喊来鱼、虾还有青皮,它们齐心合力对付“渔夫”,时而周旋,时而对打,时而回避,几个回合的斗智斗勇之后,成功地救回小蚌,获得全胜。这只是“四蟹灯”表演的一个片段。很多围观的人都被表演所深深吸引,不知不觉中入了戏,尤其是一些孩童,不停地蹦跳,嘴里嚷嚷着“我也要演”,可那声音很快被锣鼓声淹没,像几朵浪花,悄然淹没在大海的波涛中。
  舞灯的都是年轻人,姿态俏皮,活力四射,而吹打伴奏的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一丝不苟,无论是吹唢呐还是敲锣鼓,眉眼间、脸颊上、举手间,无不透露着喜悦之情。难忘“四蟹灯”,怀念的不仅是精彩绝伦的表演,还有和穆斯林同学相处的美好时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