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依旧还是那个“怪现象”
学员来了就不想毕业
2015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2日讯(记者 李榕) 德州市老年大学作为全市为数不多的公办老年大学,每学期的招生都异常火爆。尽管今年又新增了200余个名额,但仍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大学的不少学员来了就不想毕业。
  “不少老学员不愿离开,新学员也就很难进来,在报名的人员中老学员能占到70%左右,新学员仅为30%。”德州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李志祥说。
  除了一些老学员挤占招生名额外,“一座难求”的背后更是凸显全市老年教育资源总量的稀缺。据了解,目前全市仅有两所设施较为完备、运行较好的老年大学,其中包括德州市老年大学,现有的老年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最大就学名额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月2日,记者了解到,师资力量欠缺、校舍有限是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瓶颈。目前,德州区县一级的老年大学几乎为零,多数县市区老年教育资源是以“活动中心”的形式存在,缺乏规范性、专业性等。
  “区县级及以下老年人教育资源则更不乐观,区县一级的老年大学几乎为零。”一业内人士透露,场地、人员编制等均是制约其发展的主因。多数县市区老年教育资源是以老干部活动中心或社区活动中心的形式存在,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专业性等。
  “目前老年大学靠财政拨款维持,单靠收取学费是远远不够的。”德州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李志祥也坦言,以德州市老年大学为例,一直走公益化办学的路子,课程一般一学期在100—150元之间。便宜的价格,吸引了很多精打细算的老年人,也是他们不愿毕业的重要原因。然而,学校所收取的学费远远不够支出,只能靠财政拨款维持。“而学费收入主要用于支付教师工资,老师一律采用聘任制,很难留住专业人才。师资力量欠缺、校舍有限也是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瓶颈。”
不少专业“冰火两重天”
  3月2日,德州市老年大学春季班招生的首日报名火爆,520余人扎堆报名。报名首日多个专业几近满额,而新增的保健养生专业却“遇冷”,仅有三人报名,去年同样“遇冷”被临时取消的古筝及英语(初级班)因观念转变、新学员追捧等因素影响致使“一座难求”。
  “各个专业的报名确实存在‘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仅报名首日包括书法、声乐、电子琴、古诗词、健身舞等多个专业几近满额,其中今年新增的保健养生专业仅有3人报名。”德州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李志祥说,每个专业报名人数若达不到招生计划的2/3,将按照规定在该学期取消该专业。“去年古筝、英语(初级班)就曾因报名不理想被迫取消,但今年这两个专业却异常火爆,基本已经满额。”
  据了解,德州市老年大学今年春季班开设书法、摄影、声乐、京剧、太极拳等16个专业的课程,计划招生1010人,近年来累计有近万人次入学。
  为了满足更多老人入学,德州市老年大学今年又新规划了一层占地600余平方米的场地,计划设立4个大教室,每个教室可容纳60名学生,主要用于解决舞蹈、声乐等受欢迎专业“一座难求”的局面。
    本报记者 李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