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是城市对每个人的脉脉温情
解读淄博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背后的民生福祉
2015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白云飘浮在淄博城区上空,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壮观。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传统与现代元素交融的花灯尽显淄博魅力。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淄博市一处公园美景。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通讯员 李伟 记者 臧振
  张店杏园街道福 社区333号楼、332号楼,位于淄博中心城区繁华路段,是两栋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居民楼,隶属于济南铁路局,现在还有部分老铁路人生活于此。建成时间较早,楼内没有卫生间、排水等基础设施,70余住户只能到楼前的一处旱厕方便。
  “我们这里属于三不管,垃圾乱倒堆积如山,夏季雨水天,旱厕污水溢出,有时能没过脚踝,臭不可闻,冬天出来上厕所更是不方便。”生活在这里40多年的张先生说。
  旱厕改造成为居民最热切的祈盼。张店区政府投入200万元,将4处旱厕改造为水冲式公厕,相应整修路面,铺设污水管网、配备垃圾桶。目前,公厕主体工程已经建成,进入内部设施装配阶段。
  这只是淄博蝉联文明城市背后的一个缩影。

民生支出占6成,保障房任务超额完成
  “这条路修起来十多年了,路灯从来没亮过,黑灯瞎火的,晚上出来很不方便。我们把这件事反映到市里,很快就解决了,路灯亮了,咱老百姓心里也亮了。”2月10日,在张店义乌商城路散步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去年12月,淄博市路灯管理处筹资20多万元,对张店区瑞贤路、祥和路等9条背街小巷路灯进行改造,亮起了路灯。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去年8月底,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双创”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城市社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市场、工地、城市河道等“六大环境”进行集中治理。
  目前,淄博市民生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近六成。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巩固提升覆盖城乡的全民养老、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45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880元。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95亿元,治理社区209个、背街小巷845条、城乡结合部146处、市场57处、工地550个、城市河道16条(段),清理积存垃圾 30.4万吨,新增或更换垃圾桶(箱)9456个、垃圾清运车177辆,新增或更换路灯3676盏,硬化或修整路面71.7万平方米,划定停车泊位17944个,城市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

“市场一规范,我们也安稳下来了”
  文明创建,淄博直面矛盾和问题,要“面子”,更要“里子”。
  去年4月,淄博市启动“为民创城百件实事”征集活动,市创城办通过媒体发布公告、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征集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101个,涉及各区县及20多个市直部门。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市场问题,高新区对原马路市场进行整合,规划建设了6座大型固定市场,让流动摊贩变为常驻商家;聘请保洁员随时清扫市场;制度上墙,食品安全、卫生保洁等措施逐一得到落实,曾经的“马路市场”变身“商场超市”。
  走进高新区南营综合市场,高档整齐的钢化玻璃大棚让记者眼前一亮,市场内窗明几净,井然有序,经营范围涉及果蔬粮油等,经营门面、摊位柜台亮证经营。从事山药买卖的商户王先生欣慰地说:“现在多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这市场一规范,我们也安稳下来,开始往大里做,大家都受益。”
  截至2014年底,治理露天烧烤大排档,部分背街小巷脏乱差、路灯不亮等98%的实事已办理完毕,淄博火车站周边社区环境治理等一批积存多年、久拖未决的“硬骨头”被啃下,群众满意度达到96%以上。

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出门500米内可见绿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淄博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也是文明创建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针对老工业城市结构性污染的实际,我市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连续六年位列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名。
  同时,淄博市大力实施森林围城、清水润城、湿地保护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2平方米。
  三年时间,淄博的人居生态环境又得到极大提升。
  前几天,在北京经营一家超市的李先生回淄博过年。干净整洁的街道、设施齐全的社区、随处可见的绿地和公园,还有时尚而有序的闹市和人流……家乡的变化让他连称神奇:“几年不见,淄博更美了。”

2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冯若尘”不断涌现
  市民是创城的主体。
  只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
  2013年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东方时空》、《晚间新闻》等多个栏目都将焦点对准上演“生死时速”救助女童的淄博公交司机冯若尘。当他驾驶的157路公交车行驶至张店南苑绿洲小区附近时,看到路边一位年轻女士抱着孩子,边哭边不停地向过往车辆摆手,问明情况后,小冯在请示公司调度并征得乘客同意下车后,以最快速度向山铝医院疾驰,十几分钟以后,因蛋黄堵住气管,造成短暂性窒息的孩子成功获救。冯若尘救人视频受到网民热捧,被誉为“文明淄博好代表”,荣登第22期山东好人榜。
  据统计,2008年以来,淄博已有2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仅2014年一年,就有7人上榜。
  走在淄博街头,处处可见鲜活的文明元素。
  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重点,不断加大“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在全市城市重点广场、建筑围挡、城市交通运载工具、交通站点等实现了高频率、高密度、广覆盖。同时,在全市媒体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显著位置刊载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传统文化、文明旅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气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