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5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雨茂
  内地很多人羡慕台湾十二年基本教育改革,对台湾打破升学主义、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取向的做法表示认可,对“适性扬才,就近入学”的改革目标很向往。来台湾后,我才知道台湾人也在反思十二年基本教育,一些家长甚至明确表示对台湾的教育制度彻底失望,节衣缩食也要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以方便去美国留学,因为私立学校采用的是美国学校的课程内容。台湾十二年基本教育改革也面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两难处境。
  不独十二年基本教育,台湾的大学教育同样饱受批评,一方面是大学录取率接近97%,家长学生皆大欢喜;一方面大学生不得不面临升学即失业的风险。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台湾社会中,也面临学历贬值的问题。当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进大学读书时,一些并不需要高学历的工种却“求贤若渴”。2014年7月初,我来台北时看新闻,发现在旅游旺季,仅台北市就缺少3000多名汽车司机,一些饭店、商铺、市政部门也贴出大量招工广告。与此同时,一些大学毕业生却宅在家里啃老,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发愁。在实现了大众教育的台湾,毕业生还抱着精英教育时代的思想,这恐怕是台湾教育设计者怎么也想不到的结果吧!面对这样的窘境,台湾教育部门开出的药方居然是,从2016年起的5年内,将台湾大学数目从162所减少到100所。
  无独有偶,2014年6月22日,中国内地也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于是,社会上开始风传,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的“专升本”学校,将有600所转向职业教育。为此,教育部门相关领导还站出来辟谣。其实,本科职业教育并不新鲜,台湾早就这样做了,但结果怎样,还是不尽如人意。
  相对于台湾,内地尚不存在高校数目过多的问题,高中升大学的平均录取率在75%左右,但内地也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趋向。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高职院校,宁愿花钱读所谓的三本(即民办二级学院),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整天想着“专升本”或者参加自考以提升学历,根本没有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也没有心思参加实训实习以提高职业技能。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就存在缺乏职业素养的问题,现存的教育评价制度还在引导着他们攻读学术型学位,鼓励他们发表各种华而不实的论文,他们所能给予学生的只剩下枯燥的书本知识了。再者,内地学校的人事制度呆板僵化,一些资深职业人士因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进不了高校任职,实训类课程只能勉为其难地由在职教师充任,教学质量差是可以想像的。来台湾访学后,我先后去过两所本科职业类学校讲学,与老师交流得知,台湾职业类高校课程很多都由曾经的业界精英担任主讲,一些人年近七旬,仍然活跃在高校讲台,他们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充当桥梁,帮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利用自身丰富的职场阅历辅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借助人脉给学生推荐工作。
  台湾十二年基本教育改革之所以没有实现“打破升学主义、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取向”的目标,是因为政策设计者都是精英,没有考虑到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求,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果导致了学生考十多分也可以进大学的尴尬。在迎合家长学生高学历心理的同时,也使一些学生养成了瞧不起技工及眼高手低的毛病。
  针对台湾教育的成绩与问题,内地教育政策的设计者应该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其实,人才并不都需要进大学才能培养,应该控制大学数量,限制招生规模,积极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就应该分类分层培养,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继续读书考大学,部分学生进入技校、中专、职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不能引导这部分学生进入所谓的普通高校深造,而要让他们安安心心学好技能,走高级技工之路,这才是切合实际的,因为社会需要大量熟练技术工人。
  (本文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