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边制作边向小朋友讲解勤俭节约理念。
本报记者 孙越 摄
本报记者 孙越
近日,微友李先生向本报微博平台反映,“光明广场有位手工艺人,用铁丝、易拉罐制作环保灯笼和益智玩具,时不时的还用口技向市民讲解勤俭节约环保理念,为他这种变废为宝的行为点赞。”3日下午记者在光明广场见到了张峰,张峰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家庭手中使用过的物品都逐年更新,我只是希望能通过‘创意灯笼’,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环保勤俭节约精神。”
变废为宝只为环保
3日下午,记者来到光明广场西南侧,一个个用废弃易拉罐做成的“灯笼”随风舞动,途经的市民纷纷驻足观赏。而在一旁忙碌制作的张峰,向观赏的市民讲解道,“别看灯笼不大,手工制作咱环保,勤俭节约好风尚,传播中华美名扬。”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话语,让不少市民纷纷点赞。
“小伙子,你做这个真不简单,我看着你还在易拉罐上画线,是不是为了方便制作呢!”市民刘大爷向张峰咨询道,张峰回应,“别看这灯笼小又巧,制作起来挺费时间,单独一个需要花费40分钟,你看这是我画的步骤图,不仅有灯笼还有小椅子的制作方法。”随即,张峰拿出自己手画的“独门绝技”向刘大爷讲解着。
记者看到,在张峰手工艺制作的小摊上,不仅有充满年味的灯笼,还有一些用丝带编织的“凤凰”、用易拉罐制作的座椅以及用铁丝制作的益智玩具等。在制作的同时张峰还不时用口技学着动物声音,见到有小孩观赏还会主动送出一两个。“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了解勤俭节约精神,这些东西不是为了挣钱,现在既能宣传勤俭节约精神又宣传了环保理念,何乐而不为呢?”张峰说。
一次经历激发创作概念
讲起自己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的初衷,张峰说:“现在每到过年过节,家中都会有一些饮用完废弃的易拉罐、包装盒等,有一次我看到一些学生胡乱丢弃,我就想学着制作一些,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易拉罐‘活’起来”。
记者了解到,张峰制作初期为了能够做出合格的“产品”,从网络上学习了不少关于手工艺制作的知识。而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第一次制作“座椅”时,由于工序繁琐加上没有经验,他在制作时不小心将手指划破。也就是那一次经历,张峰的爱人对他制作环保工艺品,提出了反对意见。
“当时我爱人说,做这个干什么,费时又费力,在我讲述了创作意愿后,现在她也被我发展成了手工艺爱好者,与我一起制作环保灯笼。”张峰讲。记者从张峰的讲述中了解到,张峰现在不仅带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每当有市民想学习制作方法时,他都会向市民详细讲解,并在2014年获得了山亭区手工艺作品优秀奖。张峰讲,“我希望通过我制作的环保工艺品,在被市民接纳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与理解勤俭节约环保精神,让咱枣庄市民多一份生活情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